ID: 22989222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7课屈原(节选)(含答案)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8次 大小:330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语文,九年级,下册,17课,屈原
  • cover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7课屈原(节选)(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拼音写出下列句子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1)靳尚带卫士二人,各蒙面,guǐ jué(  )地由右侧登场。 (2) 我们只有léi tíng(  ),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拖泥带水的雨。 (3)待消息传到国外,还会引起关东诸国的fēi nàn(  ),你也不能把他们从梦中叫醒。 (4) 时而伫立pì nì(  ),目中含有怒火。 (5) 我看见婵娟被人nüè dài(  ),我看见你挺身而出,指天画地地有所争论。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脚镣 睥睨 咆哮 徘徊 B.波澜 跳午 宇宙 阴谋 C.污秽 播弄 犀厉 灿烂 D.景仰 炫目 迸射 雷铤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她见别人自制的拎兜挺漂亮,也如法炮制了一个。 B.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目相看了。 C.不一会,妈妈就把脏乱不堪的房间收拾得干净整齐,简直是妙手回春。 D.我们应均衡利用和开发环境资源,合理划分城市生态功能区,因地制宜,规划发展。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B.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引发了人们对“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的思考,而且让人怀念童年时的美味。(将“文化认同”和“软实力输出”互换位置) C.弗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在“身体”后面加“的状态”) D.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样的体验:不管天气很热,可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下寒战。(把“不管”改成“尽管”)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那浩浩荡荡的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呀!那是自由,是跳舞,是音乐,是诗 B.你们滚下船来,你们滚下云头来,我都要把你们烧毁!烧毁!烧毁! C.哭,哭有什么用 眼泪,眼泪有什么用 顶多让你们哭出几笼湘妃竹吧! D.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6.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_____;_____;_____。这样,人方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7.下列解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分析:作者反复使用“咆哮吧”,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 B.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镗镗鞳鞳的咆哮,我要漂流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分析:作者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污秽”“自私自利”,玩“阴谋”的社会的憎恶,以及对光明、纯洁、无私的社会的追求。 C.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在这黑暗中咆哮着的,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分析: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反复、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风、雷、电的热情歌颂。 D.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分析:作者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屈原对自由的强烈追求。 8.请筛选、整合下面文字中的主要信息,为“慢城”下一个定义。(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楚,不超过50字) “慢城”是一种放慢生活节奏的城市形态,是指人口在5万以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