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89449

初中语文 统编版 九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20 曹刿论战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297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初中,语文,统编,九年级,下册,第六
  • cover
———部编语文九年级下——— 20《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理解词语古今异义的差异,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学习古人强烈的家国情怀。 3.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曹刿、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4.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进行叙事,安排详略的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 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理解古今意义的差别,梳理故事情节。 2.探究获胜原因,全面客观评价人物,学习古人强烈的家国情怀。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故事导入]多媒体出示项羽的《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失败了的英雄项羽的最后的人生悲歌,项羽拥兵40万之众,却被仅有10万兵马的刘邦挫败,落得四面楚歌,乌江自刎的结局,原因是什么? 预设:项羽的残暴和不善用人是他失败的原因之一。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中国历史上另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例,分析一下战争中以小敌大、克敌制胜的关键又是什么?请看课文《曹刿论战》。 二.文学常识 1.作者作品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左传》所记内容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终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书中记述了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荒淫,赞美了许多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表达了重视人民的民本思想。 2.背景资源 本文节选自《左传 庄公十年》,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干涉了齐国的内政,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是诸侯间争权夺利的战争,齐国以大压小,以强凌弱,处于进攻者的地位,鲁国处于防御者的地位,而战争的结果却是鲁胜齐败。 三.诵读感知 [学生活动一]听范读,读准字音。 刿(guì) 又何间(jiàn)焉 弗(fú) 未徧(biàn) 玉帛(bó) 孚(fú) 旗靡(mǐ) [学生活动二]大声朗读,注意朗读的节奏。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微信公众号“彭波语文工作室”,私人微信:pengbo1227A)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微信公众号“彭波语文工作室”,私人微信:pengbo1227A) 四.疏通文意 [学生活动一]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以圈点、勾画、批注的形式,结合课文下注释,将不能理解的字词勾画出来。 [学生活动二]小组交流,组长归纳翻译问题,班内解决。 [学生活动三]找学生代表翻译课文,出示翻译原则: 逐字译文 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增添删补 【第1段】 1.十年①春,齐师②伐我③。公④将战,曹刿请见。 【课本注释】①[十年]鲁庄公十年。②[师]军队。③[我]《左传》是按照鲁国纪年顺序编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④[公]指左庄公,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