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2024)期末四步复习法 一、学习目标整合 对应课程标准 章节内容 学习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以某地区的一种自然资源为例,说出该资源在当地的分布状况、对外输出地区以及对当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结合实例,说明某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根据南极、北极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说明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极地地区 1运用图文资料,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方面,描述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地理实践力】 3.结合相关材料,认识到开展极地地区科学考察的重要性,增强保护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二、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三、重难知识易混易错(知识点讲解+例题) 1.冰雪覆盖的地区 (1)位置和范围 地区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地理位置 主要位于南极圈(66.5°S)以南 主要位于北极圈(66.5°N)以北 范围 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一部分) 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洲的部分地区 海陆分布 中间是陆地,周围是海洋 中间是海洋,周围是陆地 位置特点 地球的最南端,南极洲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地球的最北端,北冰洋是世界上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交通重要性 未来南极洲可能成为南半球空中交通的中间基地,是南美、非、大洋洲空中交通的捷径 是亚、欧、北美洲三大洲空中交通的捷径;“北极航线”越来越受重视 辨方向 在南极点看,周围都是北方,顺时针方向为东 在北极点看,周围都是南方,逆时针方向为东 居民 无常住居民 有因纽特人和拉普人等常住居民 (2)独特的气候特征 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 气候特点 酷寒、干燥、烈风 寒冷 相同点 严寒、降水稀少 气候 气温 酷寒,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年平均气温低于-25℃,有暖季(11月—次年3月)和寒冷(4—10月)之分 寒冷,年平均气温约为-10℃;寒季为每年的10月—次年4月,8月最暖,平均气温为-8℃ 降水 干燥,被称为“白色荒漠”。年降水量约50毫米。同沙漠地区不同的是,这里的干旱是由低温寒冷造成的 年降水量一般在100~250毫米之间 风速 烈风,被称为“风库”。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 北冰洋沿岸平均风速约10米/秒,风速偏慢 代表性动物 企鹅 北极熊 地表景观 大部分地区覆盖着很厚的冰层 大部分地区终年冰封 例:近年来,极地旅游日益受到追捧,游客人数逐年上升。《北极旅游重磅新规》斯瓦尔巴群岛新规自2025年1月开始生效。如规定游客与北极熊的距离至少保持300米,甚至应该保持500米。如图为北极地区和黄河站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每年7月至8月是北极旅游的最佳时段,原因是( ) A.气候寒冷,冰层厚 B.气候暖和,白昼长 C.气候寒冷,降水少 D.气温较高,降水少 2.由于人类活动,北极地区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下列做法符合生态旅游的是( ) A.把生活垃圾随时带走 B.给动物任意投喂食物 C.追着北极熊拍照 D.品尝当地特有野味 【答案】1.B 2.A 【解析】1.每年7月至8月北半球的夏季,此时北极地区气候较为温暖,白昼长,有利于开展极地旅游,B正确,AC错误;此时降水相对其他时间较多,D错误。故选B。 2.由于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以上这些做法中,“追着北极熊拍照”、“给动物投喂食物”和“品尝当地野味”都是不可取的,只有“把生活垃圾带走”才符合生态旅游,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科学考察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