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章 西半球的国家—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2024)期末四步复习法 一、学习目标整合 对应课程标准 章节内容 学习目标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的地理位置、范围、领土构成和首都;选择与该国地理位置差异明显的国家,比较它们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国家突出的自然地理特征;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某国家人文地理主要特点及其与自然地理环境的联系;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联系某国家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结合实例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途径;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分析某国家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结合实例,简要说明一个国家对某地自然环境的改造活动对其他地方自然环境的影响;结合某国家的实例,简要说明该国家与其他国家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联系及其意义。 美国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美国的地理位置、范围、首都和领土构成。【区域认知】 2.运用图文资料,归纳美国的种族构成和人口特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分析美国地形、地势、气候、河流的特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美国本土小麦、玉米、乳畜业的分布特点,并能举例分析美国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5.通过图文资料,分析美国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情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6.通过图表和数据,归纳总结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大国。【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巴西 运用地图,描述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特点等自然环境特征。【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巴西混血人种形成的历史原因,总结出种族、文化等人文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结合图文材料,描述巴西工农业发展的历程和现状,描述工农业生产与资源的关系,并说明科技对巴西工农业发展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4.以巴西热带雨林开发与保护为例,说明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以及巴西在开发雨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保护雨林的措施。【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二、思维导图回顾知识 三、重难知识易混易错(知识点讲解+例题) 1.美国农业地区专门化 (1)美国农业发展的优越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 本土绝大部分位于温带,热量较充足;三面临海,受海洋影响大,气候温暖湿润 地形 地形以平原为主,耕地面积广大 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光热条件较为优越 水源 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灌溉水源和航运条件 (2)农业生产特点 ①商品率高 美国的玉米、小麦、大豆、棉花等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的农业强国。 ②高度机械化 美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很少,仅占全国总人口的2%左右。 美国农业生产规模大,各个生产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 ③地区专门化 地区专门化是美国农业的显著特点。 形成原因:根据自然条件差异和市场需求,美国一些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形成了传统的农业带(区)。 含义:每个农业带(区)专门种植一两种农作物或养殖一两种畜禽等。 优势:美国农业地区专门化便于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发挥大规模、机械化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率。 美国农业带分布及成因/现状 农业带(区) 分布地区 成因/现状 乳畜带 纬度较高的五大湖沿岸及东北部地区 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五大湖沿岸城市和人口分布密集,乳畜产品消费量大 玉米带 主要位于中部平原中部 地势低平,面积广,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适合玉米生长 小麦区 中部平原的西部和北部地区(分为北部春小麦区和南部冬小麦区)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河流沿岸有灌溉水源,比较适宜种植小麦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美国的农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