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0084

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六区县(铜山区、睢宁县、邳州市等)中考一模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答题卡)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16774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州市,2025年,中考,答题,答案,版含
    2025 年九年级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答案 一 积累与运用(22 分) 1.古诗文默写。(10 分) (1)天涯若比邻(2)俗子胸襟谁识我(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2.根据语境作答。(12 分) (1)(2 分)铸 犷 (2)(2 分)A.选精髓:精髓通常指的是某个事物或学说的核心、精华、要点,是一种精深 的思想和知识体系的精华所在;而精神则更多地指代一种内在的动力、气质或风貌,如民族 精神、时代精神等。 B.选刚柔相济:刚柔相济:侧重于将刚强与柔和这两种相对的特质相互融合、补充,强调的 是事物内部两种相反属性的协调统一。兼容并蓄:强调的是对不同事物、观点、文化元素等 的容纳和包含,重点在于包容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不局限于两种对立的特质,而是可以涵盖 各种不同类型的事物。 (3)(2 分)搭配不当,充分与特质搭配不当,充分一般充当状语成分。徐州是名副其实的 汉文化之城,充分彰显“楚韵汉风、南秀北雄”的城市文化特质。 (4)(3 分)选 B 项。紧扣关键词:汉韵、汉风、汉源;精神力量、城市特质、文化特性, 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句子。 (5)(3 分)答案:D 项文中提到《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属于“志人小说” ,主要记录魏晋士族的言行轶事,而非“神话传说和鬼怪故事”(志怪小说)。因此,D 项错 误。。 二 阅读(55 分) (一)阅读下面一组古诗文,完成 3~7 题。(17 分) 3.(2 分).句意:我有一箱东西,不想交给其他人,希望托付给你放在某座山下。“吾有一 箧物”表明主语“我”拥有一箱物品,是一个完整表意;“不欲付他人”直白说出不想把东 西交给别人,单独成句表意清晰;“愿托置于某山下”进一步阐述希望托付放置的地点,按 照事件逻辑和表达层次。故断句:吾有一箧物/不欲付他人/愿托置于某山下。 4.(3 分(1)告别(2)不久(3)打开 D.乃:“于是,就”/才; 5.(6 分)(1)(他)顿时感到羞愧,于是返回继续学习,直到使自己的技艺达到精湛的程 度。 (2)皇帝常常赞叹说:“战场上能击退贼兵,平时能写军中的文书,只有傅修期可以做到啊。” 6.(3 分)还没从美丽的春色一梦中醒来,台阶前的梧桐树叶就已经在秋风里沙沙作响了。 (1 分)通过梦未醒、梧叶已落来比喻光阴转瞬即逝,(1 分)告诫青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 学,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1 分) 7.(3 分)C 项中提到“【甲】文和【乙】文都强调了师傅或长辈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这一说法不够准确。【甲】文中确实提到了师傅的作用,但【乙】文中傅永的叔父洪仲并没 有直接教导他,而是通过责备促使傅永发愤读书,这更多是外界压力而非师傅的教导。因此, C 项的分析是不恰当的。 参考译文: 【甲】从前有个向别人学习书法的人,自认为技艺已经学成,便辞别老师离去。老师说:“我 有一箱东西,不想交给其他人,希望托付给你放在某座山下。”那个人接受了,因为箱子上 的封条和封条上的字封得不是很严密,于是就打开箱子看,箱子里全是磨出洞的砚台,有几 十枚,(他)才知道这是老师一直以来使用的。(他)顿时感到羞愧,于是返回继续学习,直 到使自己的技艺达到精湛的程度。 【乙】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和张幸从青州进入北魏,不久又向南 投奔(南朝)。(他)有气魄和才干,勇气和力量超过常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 驰骋。(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个朋友给他写信,但是他却不会回信,就向叔父傅洪仲请 教,傅洪仲严厉地责备了他,不帮他回信。傅永于是发愤读书,广泛阅读经书和史书,同时 具备了文才和武艺。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