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章 种群及其动态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素养目标] 1.通过学习种群的数量特征,形成稳态与平衡观。2.通过分类与比较, 明确种群密度不同调查方法的原理及适用范围。3.设计并实施方案,尝试用样方法调 查植物的种群密度。4.通过了解东北豹国家公园建立的过程,认同基础学科研究的重 要意义,关注野生濒危动物的保护。 第*页 研习任务一 种群的数量特征 梳理教材 1. 种群的概念及举例 (1)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 生物 个体形成的集合就是 种群。 (2)举例:下列属于种群的是 。 ①池塘中全部鲤鱼 ②培养基上培养的大肠杆菌菌落 ③被污染培养基上生长的多种 细菌菌落 2. 种群的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 ①概念:种群在 或 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它是种群最 基本的 特征。 ②应用:濒危动物保护、农田杂草状况调查、农林害虫的 、渔业 上 的确定等。 同种 所有 ①② 单位面积 单位体积 数量 监测和预报 捕捞强度 (2)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 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②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 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新产生的个体 死亡的个体 (3)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 的个体占该种 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4)年龄结构 ①概念: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 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②类型(连线) 迁入或迁出 各年龄期 雌雄 种群密度 害虫种群正常 的性别比例 种群密度 【深度理解】 种群各数量特征之间的联系 “+”“-”分别表示增加、减小 表示“直接因素” 表示“间接因素” (1)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当出生率高于死亡率、迁入率高于迁出率时,种群密度增大;反之,种群密度减小。 (2)年龄结构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二者 都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3)年龄结构并不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只是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但该趋势 不一定能够实现,还要看影响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因素,如气候、食物、天敌等。 √ √ 互动探究 1. 下图是某地区某种植物的种群结构调查结果,分析种群发展趋势: (1)趋势: 。 (2)理由: 。 提示:(1)种群数量减少,种群密度降低 (2)据图可知,该种群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属于衰退型种群 2. 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关系可用下图表示,其中②③④代表哪种特征,为什么? 提示:②③④分别代表出生率、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因为年龄结构是通过影响出生 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的,而性别比例是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的。 典题评析 [例1] 如表为我国两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正确 的是( ) 比重 (%) 项目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城乡结构 0~14岁 15~59岁 ≥60岁 女性 男性 城镇 乡村 第六次 (2010年) 16.60 70.14 13.26 48.73 51.27 49.68 50.32 第七次 (2020年) 17.95 63.35 18.70 48.76 51.24 63.89 36.11 A.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不能反映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 B.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时,人口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C. 从年龄结构可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在减缓 D. 乡村人口密度由性别比例和年龄结构直接决定 解析:年龄结构只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种群密度还受到气候、食物等因素的 影响,所以当其为稳定型时,近期人口数量不一定能保持稳定,B错误;分析表格数 据,第七次普查老年人口比例较第六次普查增多,所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C 错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