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3663

课外古诗词诵读 夜雨寄北 课件(共27张ppt)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5次 大小:492227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课外,七年级,2024,统编,语文,初中
  • cover
(课件网) 夜 雨 寄 北 新课导入 一个秋天的夜晚,秋雨绵绵,雨水涨满了池塘。一位身在异乡的男子独坐窗前,望着外面绵绵的秋雨,思念起远在北方的妻子,于是提笔写下了一首“家书”式的诗歌———《夜雨寄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感受一下羁旅游子之情。 素养目标 贰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文。 叁 结合创作背景把握诗的主旨,感受诗中所 表达的思想情感。 壹 了解诗的作者、作品及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常有所寄寓。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背景链接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题目解读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诗歌朗读 朗读要领 1.掌握节奏 2.控制语调 3.运用停顿 4.确定重音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 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 却话/ 巴山/ 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 秋池。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 沥,雨水已涨满池子。 译文 诗歌大意 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指回家的日期 泛指巴蜀一带 水位升高 秋天的池塘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时将要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长谈,追述我独居巴山时面对夜雨的情景。 译文 诗歌大意 何时将要 回头说,追述 诗歌研读 诗中记叙了什么事?描写了什么景?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试着在脑海中想象出这幅画面,并说说画面的特点。 事件:客居异乡未有归期; 景物:巴山夜雨涨满秋池; 事件:想象未来团聚情景。 画面:诗人客居异乡深夜不眠,独自面对绵绵夜雨,想象未来能够团聚。 特点:凄清寂寥 诗歌研读 请赏析诗中两个“期”字的妙处。 “君问归期未有期”第一个“期”是询问归期,第二个“期”是归家无期。两个“期”,一问一答,使得思念亲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期”字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具有音韵和谐之美。 诗歌研读 请赏析诗中“涨”字的妙处。 富于动态感,既写出夜雨连绵、秋池渐渐涨满的景象,又写出了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表现出诗人深重绵远的思念。 诗歌研读 结合作者经历和写作背景,再读诗歌,结合具体诗句说说你体会到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1.叙事:回信无归期( ) 2.写景:夜雨满秋池( ) 3.想象:团聚共剪烛 ( ) 苦涩无奈 孤独凄凉 用想象的欢乐衬现实的凄苦 诗歌研读 诗歌通过描写现实的凄寒与想象的温暖,表达了诗人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与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羁旅他乡的寂寥。 ①问归家的日子,表现亲人对久别重逢的期盼; ②答没有归期,表现诗人羁旅之愁、不得归之苦; ③夜雨难眠,表现诗人深重绵远的愁思和孤寂。 渴望团聚思归之情。 用想象的欢乐反衬现实的凄苦。 诗歌研读 诵读诗歌,思考:诗中运用什么写法来抒发情感? 寓情于景:巴山夜雨涨秋池 描写夜雨连绵、秋池渐渐涨满的景象,渲染了凄清寂寥的情调,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