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3921

专题02: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案【教考衔接】跟着课文学阅读

日期:2025-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8次 大小:19899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环境,写的,作用,学案,教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考衔接】跟着课文学阅读:记叙文 专题02:环境描写的作用 (示范课文:《故乡》、《社戏》、《骆驼祥子》) 内容解读 环境(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风俗、风物的描写。它是记叙文阅读中的高频考点,考查形式多样。常有直接分析文中指定的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有补写恰当的景物描写;有时候会从句子的赏析、句段的作用等角度去考查;有时候出题者会将环境(景物)描写融入信息提取与辨析(选择题的某个选项)中去考查。 课文展示 示例1:九年级(上)第15课《故乡》“思考探究”第三题 【问题】画出文中描写环境的语句,体会作者以此营造的氛围,说说这些描写对表达主题所起的作用。 【原文】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点拨】注意文中的环境描写,感知其作用及表达效果。 【答案】文中写景的地方很多,如由闰土引出少年回忆时写“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一段环境描写,充满画意,形象的色彩极为鲜明而又纯净,生机勃勃,由此衬托出少年闰土“小英雄”的形象,也写出了作者对于故乡的美好印象。 示例2:分析《社戏》选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原文】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节选) 【分析】这段环境描写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烘托人物心情 从压抑到愉悦的转变 开头写“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随后描写了月下乘船前往赵庄途中的美景。这种美好的环境描写是对人物内心轻松愉悦状态的一种映照。例如,“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那清新的气息就像人物此刻畅快的心情一样,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深化沉醉之感 当听到横笛的声音时,“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环境中的水汽、豆麦香与悠扬的笛声相融合,进一步烘托出“我”沉浸在美好氛围中,忘却烦恼的心境。 二、推动情节发展 营造氛围促使行动 文中对夜晚乘船途中的景色描写,如“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以及后面众人上船出发的情景描写,营造出一种充满期待的氛围。这种氛围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使得“我”和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踏上前往赵庄看社戏的旅程。 暗示即将到来的事情 随着“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环境的描写暗示着目的地赵庄即将到达,社戏即将开场,从而自然地引出下文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