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4088

专题06:词句理解与赏析 学案【教考衔接】跟着教材学阅读(原卷版)

日期:2025-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6次 大小:1959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专题,衔接,原卷版,阅读,教材,跟着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考衔接】跟着课文学阅读:记叙文 专题06:词句理解与赏析 (示范课文:《故乡》、《猫》、《背影》) 内容解读 “句子的理解与赏析”是记叙文阅读的常考考点,常从揣摩句子的含义、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考查。有的题目要求自选角度进行赏析,有的题目会指定角度进行赏析,作答时,一定要联系文章内容、作者思想感情、文章主旨等去理解与分析。 课文展示 示例1:九年级(上)第15课《故乡》“积累拓展”第四题 【问题】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点拨】针对关键语句深入理解,从而探讨小说的主旨。 【解答】这一段对于闰土的外貌和语言描写,突出地展现了闰土始则欢喜、继而犹豫、终究与“我”隔膜而称“我”“老爷”的过程。这里的描写,充满感情,既展现了闰土的心理活动,也间接写出了“我”的情感波动,令读者深受震动,从而和作者一样痛切地思索:这种隔膜是如何造成的?怎样才能打破这种隔膜? 示例2:七年级(上)第17课《猫》“积累拓展”第四题 【问题】品味下列语句,说说各句的表达效果。 【点拨】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精彩语句,分析修辞手法,体会其作用。 【解答】 (1)(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参考答案:比喻。将小猫比喻为带着泥上的白雪球,突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 (2)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 参考答案:比喻。将猫比喻为人的伙伴,强调我们全家对这只小猫的深厚感情。 (3)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 参考答案:拟人。把用于人身上的词语用在猫身上,形象生动。 (4)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参考答案:比喻。强调我的悔恨和遗感程度之深,生动形象。 示例3:七年级(上)第14课《背影》“积累拓展”第四题 【问题】本文的语言素朴而又典雅,简净而又细致,试以下列语句为例,加以赏析。 1.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2.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3.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4.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答案】1.语句都很短,没有多余的话。其中“典质”“亏空”“惨淡”“赋闲”等词很文雅,但总体而言是口语,明白易懂。短促的语句,将事件、氛围、原因概述得清清楚楚,带给读者一种忙碌、沉重的感受。 2.作者基本上是以叙述代描写,表现父亲对“我”无微不至的关爱。父亲“拣定椅子”,反复叮嘱,都是极琐细的事,作者却不厌其烦地一一写来,看似细碎,却并不让人觉得烦冗,因为其中的点点滴滴,都是父爱的真实流露。其中写“我”用父亲“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座位,点出一个重要的细节,变换了叙事的视角,消减了从一个角度连续叙事可能存在的单调感。 3.作者使用的是白描手法,笔法简净,却细致而传神地描绘出了父亲的形象。这三个句子看似平淡,其实内有起伏,“本来”“只好”“尚不”“可是”“就”等词语,看似寻常,却表现出“我”心中并不平静的感情。 4.这几句话的书面语特点明显,既用文雅的四字词语,还使用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