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名称 8.2《南亚》 一、本节(课)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主要讲了南亚的地理位置、国家地形和河流。学习任务简明扼要,既有全面性又有代表性。在第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世界大洲的位置、地形、气候和河流,能综合运用以上知识对地区的特点进行分析。所以本节主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与总结能力 二、学习者情况分析: 因本部分知识涉及多方面的地理特征,头绪多,知识面广,初一学生尚未形成系统的区域地理分析方法,所以在本节课中需要给学生继续强化巩固区域分析的方法,因此本节预计用1.5课时。 三、本节(课)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目标) (一)区域认知1.了解南亚的位置。2.南亚地形、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的影响。(二)综合思维1.通过阅读地图, 说出南亚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2.阅读“南亚地形分布图”、“亚洲和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南亚的地形、 气候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三)人地协调观通过南亚气候对农业影响,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 制作,收集材料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南亚的三大地形区及分布特点、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 教学难点 南亚的气候特点、成因及气候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六、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环节一位置和国家环节二 三大地形区环节三一年分三季 展示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序幕部分, 看过这部电视剧吗?唐僧师徒去往哪里取经?引导读“南亚国家和地区分布图”,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南亚位于什么山脉与大洋之间? 2.北回归线穿过南亚的什么部位?南亚大部分地区纬度位置如何 3.南亚濒临什么海域?教师总结范围南亚指亚洲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与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区域。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低纬度,跨热带和北温带。海陆位置:位于亚洲南部,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邻印度洋 过渡:呈现玄奘西天取经路线图,思考:不是说两点之间距离最短吗?为什么当初我们要绕这么一大圈?引导学生读“南亚地形分布图”,在图中找出喜马拉雅山、 恒河平原和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结合“活动内容,归纳南亚地形特点。”河流名称发源地流经国家注入的海洋印度河恒河引导学生在“南亚地形分布图”中找出印度河和恒河, 并完成表格教师总结:(1)地形分布:北部山地———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南部高原:德干高原(2)地形特征:以平原高原为主(3)地势特征:北高中低南缓河流的流向受地形、地势制约。过渡:唐僧师徒在取经的过程中,发现当地女性喜欢穿轻薄的纱丽吗?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显示“南亚气候类型分布图”。思考(1)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哪些?(2)南亚北部已经属于中纬度,但却是热带气候,这是为什么?(3)南亚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读“安拉阿巴德气候坐标图”思考:(1)该城市哪几个月气温较高?哪几个月气温较低?(2)降水主要集中在哪几月?思考说明乞拉朋齐年降水量丰富的主要原因?比较孟买和安拉阿巴德两地的气温和降水量。说一说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原因。教师总结,并且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结合图,完成自主学习内容。观察图片,回答问题。学生通过读图,归纳出南亚的地形分布、地形特征、地势特征。讨论填出表格学生读图,总结出南亚气候的类型,特点。 运用与本节有关电视剧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过渡到南亚的地形。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通过活动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PAGE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