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4764

第20课外国诗二首《未选择的路》课件(共40张PPT)+素材

日期:2025-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58次 大小:710958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课,外国,二首,未选择的路,课件,40张
    (课件网)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阅读 第20课 外国诗二首 弗罗斯特 旅程A 旅程B 新课导入 同学们,是否看过电影《长安三万里》?还记得李白仕途艰难时,发出了什么感慨吗? 新课导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发出的感叹,人生的道路的确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可能还会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让我们一起去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来看看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 学习目标 1.了解普罗斯特的生平及创作情况。 2.朗读诗歌,理解诗歌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3.理解“路”的象征意义,学习象征手法。 4.感悟人生的真谛,坚定自己的人生理想。 作者简介 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他当过纺织工人、教员、记者,经营过农场,办过私立学校,并开始写诗。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出版了诗集《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山间》《新罕布什尔》《西去的溪流》等。他的诗朴实无华,却又细致含蓄,耐人寻味。 写作背景 《未选择的路》选自《中外哲理诗精选》(浙江文艺-出卷网-1987年版)。顾子欣译。略有改动。1912年时弗罗斯特已经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加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创作。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未选择的路》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 知识链接 学习方法:怎样阅读诗歌 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这一环节旨在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道理和表现的手法。 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预习检查 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然后大声朗读,积累这些字词。 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 涉足( ) 伫立( ) 萋萋( ) 幽寂( ) 污染( ) 延绵( ) 迥异( ) shè zhù qī yōu rǎn yán jiǒng 预习检查 多音字 更 ( )更换 ( )更加 gēng gèng 预习检查 形近字 贮( ) 贮藏 伫( ) 伫立 纻( ) 纻衣 zhù zhù zhù 诱( ) 诱惑 绣( ) 刺绣 锈( ) 锈蚀 yòu xiù xiù 预习检查 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 请解释下列课文中出现的词语。 幽寂: 延绵: 萋萋: 伫立: 涉足: 迥异: 幽静寂寞。 延续不断。 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长时间地站着。 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极不相同;迥别。 整体感知 任务二:感受诗韵·读准节奏 听示范朗读,一边听一边从三个方面做批注: ①声调应该高还是低,语速应该缓还是急? ②哪些词句要读重一些,用朗读重音符号标注出来。 ③试着划出表达作者情感的诗句。 听读批注之后,按自己的诵读提示展示朗读。 听读诗歌,按下面的要求做批注。 整体感知 任务二:感受诗韵·读准节奏 朗读诗歌,读准语音语调和重音停连。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zhù)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qī)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都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把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走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因此/决定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