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5725

24《“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2课时)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269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2课时
  • cover
四下24《“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七单元的第24课,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是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创作的一篇叙事性短篇小说,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猛烈撞击即将沉没之际,临危不乱、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随客轮一起沉入大海的感人故事。 本单元以“人物品质”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本文为第三课。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品质”,旨在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文本,发现人物品质是如何通过人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并能够受到人物品质的感染。这个知识点学生并非第一次接触,在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批注单元,我们学习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心情”的方法,四上是侧重感情的体会,本单元是侧重人物品质的感受。通过捕捉人物动作、语言的关键语句,体会船长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语言运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思维能力:从语言、动作等描写中建立联系,理解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审美创造: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谈出自己对生命与职守的体会。 文化自信: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感受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品质。 教学难点 能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谈出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一:谈话导入 介绍作家作品。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家。他16岁开始创作诗歌,21岁出版诗集,声名大噪。雨果创作历程超过60年,是位高产作家,一生写过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更有不计其数的散文以及评论文章等,被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他的代表作有著名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雨果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诺曼底”号遇难记》是雨果根据历史上真实事件写的短篇小说。 【设计意图】通过资料的介绍和交流让学生对作家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便于课文的理解和学习。 环节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组织学生小声自由读课文并自学生字词。 2.落实生字新词。 弥漫 山脉 估计 船桅 幽灵 翘起 侧舷 剖开 半祼 哭泣 混乱 维持 秩序 穿梭 酣睡 机械 嘈 肇祸 可卑 殴斗 岗位 主宰 调遣 须臾 行 践行 窿 绳索 凌晨 行駛 违抗 照 薄 蓦地 呛得 嘶嘶 救生艇 葬身鱼腹 犹如铁铸 惊失你推我搡 猝然而至 汹涌湍急 失魂落魄 (1)重点字音: 剖开(pōu) 混乱(hùn) 机械(xiè ) 岗位(gǎng) 违抗(wéi)“ (2)重点字形: “窟窿”的“窿”字下半部分是“隆重”的“隆”,右边折文旁下方有一个短横,短横下面的“生”,不要少写一笔。 “践行”的“践”字右边是“戋”,有两横,不要写成“戈”。 “行驶”的“驶”右半部分是“史”,不是“吏”。 “惊慌”的“慌”右边是“荒凉”的“荒”,“荒”字中间是“亡”,末笔没有点。 (3)重点词义: 英伦海峡:英吉利海峡位于英法两国之间,是欧洲最重要的海上运输航道。 惊慌失措:吓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镇定自若:遇到紧急情况不慌不乱。 犹如铁铸:像是钢铁铸成的。 须臾:一会儿,片刻。 屹立:山势直立高耸的样子。 调遣:派遣。 蓦地:突然,出乎意料的,感到意外。 3.读准特殊词语。 玛丽 诺曼底(船名) 南安普敦 根西岛 荚伦海 埃居伊山脉 敖德萨(地名) 哈尔威 奥克勒褔大幅 洛克机械师 克莱芒(人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学,教师讲解重点、易错点,掌握本课的基础字词并积累好词。 环节三: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指名读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