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 经纬网的识读和应用教学设计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学生 目标 确立 依据 课标分析 1. 课标摘录 (1)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 球、东西半球的依据,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说出经度的分布规律。 (2)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 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2. 课标解读 本条目有两个要点:一是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 课标对其有两个具体要求:第一,识 别经线纬线,这需要指导经线纬线的特征;第二说出经线纬度的分布规律。这是最基础的内容, 一定要夯实基础。 二是用经纬度定位。与 2011 年版地理课标中的对应内容相比,本条目没有出现“经纬网” 这一概念。实际上在讲完经线和纬线之后, 学生就已经建立起经纬网的概念。经纬网可以看作 地理定位的工具,对地理位置的具体描述必须用到网中的经度和纬度。所以, 本条目直接要求 “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用经纬度定 位的报道,如地震震中的经纬度位置、台风中心的经纬度位置, 这些内容都可以直接用到教学 中。 在行为动词方面,本条目使用的是“识别”“说出”“描述”,即要求学生能识别出经线 和纬线,能说出经度和纬度是怎么样分布的,以及会描述某一事件发生地的经纬度位置。这是 学习地理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学生要熟练掌握这一技能,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训练: 一是给出几个地点,让学生在地球仪上读出各地点的经纬度,二是给出一些经纬度,让学生在 地球仪上找出相应的地点。在训练过程中, 教师可通过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描述一个 地点的位置,并把经纬度写明确是多么重要。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地球和地球仪》第 2 课时的内容,主要学习“纬线和纬度”“利用经纬网定位”, 本节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性知识,在学习了“经线和经度”之后,学生学习纬线和纬度就比较 简单了,通过“对比式表格”的活动总结纬线、纬度、经线、经度的特点。本节课内容重心落 在“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上,而这一目标的实现,要求学生对 上一节课“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要有足够的认识,这也是需要学生掌握的最基本的地 理概念,所以,教材不仅保持叙述式课文、阅读材料和活动式课文的结构完整, 而且对较多的 名词术语进行较为详尽的图文解释 学情分析 12-13 岁的初中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弱;对纬线、纬度、经线、经度等概念难以确切的掌 握,对学生来说仍然会有一些困难,尤其是对经度的分布规律,东西半球与东西经划分会产生 混乱,对经纬网的定位仍然不能熟练掌握,因此教学既不能过于追求进度,也不能过于施加难 度。地球仪是实践性很强的学习内容,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创设活动场景。 重 难 点 1、观察地球仪,识别纬线和纬度,说出纬线的特征和纬度的分布规律,掌握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低中高纬度 的划分。 2、学生通过经纬网判读的训练,能够正确书写经纬度坐标; 3、通过情境创设,利用经纬网对现实中的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定位,描述地理事物和现象所在地的经纬度位 置,也能够通过经纬度坐标在地球仪找到相应地点。 评估 任务 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地球仪,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说出纬线的特征,掌握纬度的分布规律、南北半球的 分界线何低中高纬度的判断。 2、学生能够通过方法指导、经纬网判读训练,学会正确书写经纬度坐标。 1 3、通过设置课本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经纬度坐标在地球仪找到相应地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学生的学 教师的教 评估要点 环节一 新课导入 1、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说 出自己的想法。 问题导入:通过比较地球和地球仪,你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