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5826

2.1 地图的阅读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5-05-19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1191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地图,阅读,教学设计,人教,2024,地理
  • cover
2.1《地图的阅读》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图例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并描 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分布。 二、教材分析 《地图的阅读》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科书中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地 图是一种信息的载体,也是信息的传递工具,在生产、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用 途,同时,地图是地理学习的第二语言,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源泉。从教 材结构上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学习地球的延伸,又为下面学习“地形 图的判读 ”奠定基础。本课主要讲述了“地图的语言 ”“阅读地图 ”两部分,重 点让学生理解地图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掌握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识别图例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完成第一章地球的相关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接触的一个新内容。 读图,识图,用图这部分内容,对于一个刚升入中学一个月的初一学生来说是枯 燥的,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他们好奇心强,对问题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所 以在教学中要创设贴近生活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丰富的图文 资料展示教学内容。 四、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地图上的方向、图例、比例尺等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地理语言阅 读地图,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基本技能。 2.通过阅读各类地图,计算、比较等方式,培养读图能力,建立地图的空间 概念。 3.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 的习惯,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图三要素及应用 难点: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以及相同图幅下,不同比例尺地图与范围大小、内 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导入】 创设情境:电影《加勒比海盗》杰克船长受伤了,命令水手依据一幅藏宝图 和一段文字,寻找宝藏。我们该如何阅读地图的语言?并借此引出课题《地图的 阅读》。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地图的语言 1.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 28 页图文,找到地图的概念和地图的语言。 2.展示《中国台湾岛地图》、《台南延平郡王祠景区地图》,并提出问题:地 图有哪几部分组成 引导学生读图并思考得出: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比例缩小 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三要素包括:图例、比例尺、方向,也是地图的语言。 目标导学二:阅读地图 1.识别图例 (1)由“码头 ”,引出地图的语言之一:图例,明确图例由符号和注记两部 分组成。 (2)出示地图中常用的图例,补充四种常用的矿产资源图例。 学生观看常用的图例,然后进行记忆大比拼,看谁回答的又正确又迅速。 (3)在藏宝图中找到码头。 2.辨别方向 (1)由线索中“ 向东 ”引出地图的三要素之一“方向 ”的判定。 (2)介绍判定方向的三个方法:一般指向法、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向 法。 (3)在此基础上,利用指向标定向法,在藏宝图中找到 A 村。 3.认识比例尺 (1)由线索中提到“继续向东南方前进 9 千米 ”,引出地图的三要素之“ 比 例尺 ”。 (2)展示《台湾省地图》,引导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比例尺的含义、公式、 表示方式有那些 介绍比例尺的三种形式。 (3)展示同样大小的《台湾省地图》、《朝阳区地图》,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 方式,根据地图,讨论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比例尺与地域范围、内容详细程度的 关系这两个问题,把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讨论 5 分钟。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提示学生结合图片,单位换算,及时予以点拨引导, 讨论结束后,在学生代表分享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得出:数字比例尺, 分子为 1,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分母越小,比 例尺越大,表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要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比例尺。 (4)根据藏宝图中的比例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