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6524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5-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2400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
  • cover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嘉肴( )   自强( )  教学相长( ) 兑命( ) 学学半( ) 与能( )    修睦( ) 男有分( ) 矜( ) 货恶(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虽有至道( )     (2)弗学( ) (3)教然后知困( ) (4)讲信修睦( ) (5)不独子其子( ) (6)盗窃乱贼而不作( ) 3.下列加点字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学学半 B.选贤与能 C.然后能自反也 D.北冥有鱼 4.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知其旨也 B.男有分,女有归 C.盗窃乱贼而不作 D.选贤与能 5.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故人不独亲其亲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C.处处志之 D.壮有所用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7.根据提示填空。 (1)《虽有嘉肴》中重视实践,要求把好的道理付诸于行动,通过行动来证明道理是否正确的句子是:_____。 (2)《大道之行也》中与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相类似的句子是:_____。 (3)《大道之行也》中说生活在“大同社会”里的每个人应该人尽其力的句子是:_____。 (4)《大道之行也》中与“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表意相近的句子分别是:_____。 8. 我们身边有许多充满生活气息的语言现象,如歇后语、谐音、避讳等。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语言现象。 (1)歇后语解读:请从以下三个歇后语中任选一个(写出序号即可),按照示例进行解读。 ①竹篮打水———一场空 ②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③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示例】黄鼠狼给鸡拜年———不安好心 解读:比喻那些假装好意,却暗藏坏心的人。 (2)谐音辨析:下列句子中没有谐音现象的一项是(  ) A.小玲在门上倒贴“福”字,妈妈高兴地说:“福到了!” B.除夕夜,爷爷看到饭桌上的必备菜———鱼,捋捋胡子笑着说:“年年有余啊!” C.中秋佳节,桂花飘香,圆月当空,妹妹吃着月饼说:“真是花好月圆啊!” D.婚床上摆上枣子、花生、桂圆、瓜子,寓意着“早生贵子”的美好祝福。 (3)避讳探讨:古代有许多避讳的语言现象,如称“老人去世”为“老了”;称“上厕所”为“解手”;唐代为避讳唐太宗李世民的“民”字,将“民”字改称“人”。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些避讳现象 阅读理解 (一)请阅读《大道之行也》,然后答题。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外户而不闭  故曰:教学相长也 B.天下为公   不必为己 C.货恶其弃于地也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D.其此之谓乎   货恶其弃于地也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1.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1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答题。 (一)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二)谚曰:“蠹①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故大臣争于私而不顾其民,则下离②上。下离上者,国之隙也。秩官之吏隐下以渔③百姓,此民之蠹也。故有隙、蠹而不亡者,天下鲜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