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6652

2025届上海市闵行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试卷(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4次 大小:12407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5届,上海市,闵行区,三中,考语,文一
  • cover
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三年级学业质量调研 语文学科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22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古诗文(35分) (一)默写与运用(13分) 1.卖炭得钱何所营? (《卖炭翁》) 2.大漠孤烟直, 。 (《使至塞上》) 3. 山岳潜形。(《岳阳楼记》) 4.学生小语想到用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口口”这个表地点的词来命名他正在劳动 的处所,形容其闲适自在:并用这首诗中的 ”一句来表达不经意间将 远处的美景纳入眼帘,生出超凡脱俗的忘我心境。 (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第5一10题(22分) 【甲】虽有嘉肴 虽有嘉看,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 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 “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唐)柳宗元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⑦。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娘娘⑧, 务采色④,夸声音⑤而以为能也。 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⑥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于道 不远矣。 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 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 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 以羽翼夫道也。 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 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 【注释】①辞:文辞,辞藻。②工:精巧,精妙。③炳炳娘娘(1ǎg):指文辞优美, 光彩照人。④务采色:致力于追求文辞的光彩绚丽。⑤夸声音:夸耀文章声韵的和谐。⑥吾 子:古时对别人的尊称,可译为“您”。⑦断:对是非的判断。 第1页共6页 5.【甲】文选自【乙】文提到的《》一书。(2分) 6.为下列加点词选择相同意义的选项。(4分) (1)“文者以明道”() A.自康乐以来(《答谢中书书》) B.屠惧,投以骨(《狼》) C.以君之力《愚公移山》) D.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2)“凡吾所陈”() A.陈词滥调 B.推陈出新 C.慷慨陈词 D.杂然而前陈(《醉翁亭记》)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划线句。(3分) 不知道之果近乎? 8.【乙】选文结尾的“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中的“原”具体指“口”、“口”、“口”、 “口”、“口”。(5分) 9.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阐述道理。 B.【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C.【甲】文多用对偶,【乙】文多用排比,语言各有特色。 D.【甲】文写到学和教过程中的自我反思:【乙】文写到自己对写作追求的反思,也 表现了作者严谨的写作态度。 10.【甲】文划线句是怎样阐述道理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二、现代文(35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一13题(16分) 纪录片的真实性不可撼动 ①最近,被称为“业界良心”的BBC纪录片陷入舆论风波,其2011年出品的《人类星球》 被质疑“造假”一“关于科罗威人的一集出现了有违准则的情况,特别是关于部落搬进树 屋的描述是不准确的。”实际上,说《人类星球》造假有些夸张,若从纪录片专业的角度判 断,这种做法其实属于业界长期以来常见的。早在上世纪20年代,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纪录电 影《北方的纳努克》,就已经把消失的爱斯基摩人冰雪上捕鱼、狩猎的生活方式通过场景再 现模拟了出来。 ②影像的表达需要物理化空间,哪怕是动画模拟或者人造场景。现实当中正在发生的事, 事件周围的环境、空间可以随时拍摄,但历史事件或已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