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7030

【中考押题卷】202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模拟预测卷(一)(含解析)

日期:2025-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650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中考,押题卷,2025年,上海市,语文,模拟
  • cover
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预测卷 1.(2025 上海校级模拟)默写,完成下列各题。 (1)挥手自兹去,    。(李白《送友人》) (2)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3)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    。 2.(2025 静安区一模)阅读下面的古文,完成问题。 甲 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乙 放鹤亭记(节选) 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 ①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②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 【注释】①傃:向着,沿着。②挹:同“揖”,作揖。 (1)甲文作者     (人名)和乙文作者苏轼,都是     (朝代)文学家。 (2)为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水及其半扉     A.等到 B.比得上 C.到达 D.以及 ②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     A.听从 B.让……跟随 C.从属 D.依照,采取 (3)对乙文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是南边的君子,也不能和他交换。 B.即使是南边的君子,也不会和他做交易。 C.即使是面南而坐的君王,也不能和他交换。 D.即使是面南而坐的君王,也不会和他做交易。 (4)从甲文“①    ”和乙文“②    ”的句子,可以看出两文所写之山都有连绵、环绕的特点。 (5)甲文琅琊山朝暮景色的特点是“①    ”,乙文“②    ,③    ”两句凸显彭城山阴晴转换、景物各异,两文的景物描写都扣住了“④    ”字。 (6)甲、乙两文所写之“乐”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3.(2025 崇明区二模)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5G网络基站藏着一个虚拟电厂(节选) 胡继业 韩亦舜 ①电能是工业的动力和命脉。它从“实”中来,要到“实”中去。可虚拟电厂又是怎么回事呢? ②虚拟电厂不需要大额投资建设一座新的物理上的电厂,而是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和控制技术,将分布式电源(如自用小型发电装置)、各类可调负荷(电网中所有具备调节能力的用户和设备的电功率总和)和储能装置(如电池)等聚合成可控集合体,成为一个虚拟的能源供应和消纳单元。我们可以将虚拟电厂想象为一个“网约车平台”,在这里,它将多个乘客(能源需求)和司机(能源供应)的信息集中起来,智能匹配,以提高车辆(电力资源)的使用效率。传统的火电厂和水力发电设施往往集中在一地建设,虚拟电厂则通过互联网,对分散在多地的电源、储能和负荷聚集起来形成合力,“集中力量办大事”,解决各地能源供需的失衡问题。 ③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我国的通信行业中就隐藏着一座“发电能力”比三峡大坝还要大的潜在虚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