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8280

7《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3次 大小:323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 cover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及五育融合点说明 1.教学内容分析 《藤野先生》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八上第二单元第六课,作品体裁为“回忆性散文”,全文通过鲁迅先生的深情回忆恩师,叙述难忘的人和事;鲁迅先生怀着景仰之情,再现藤野先生的品格与精神。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散文的学习并不陌生,但是深入学习散文紧扣语言细节、联系时代背景感悟背后的情感、理解散文的多重主题等方面,学生还需要更进一步加强。《藤野先生》作为鲁迅先生的长篇回忆性散文,涉及的人和事很多,学生不仅要掌握梳理课文的能力,其次学生还要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完成小标题的概括,这一过程加入了小组合作,强化智育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小组合作能力。 3.教学设计思路及五育融合点 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育方向,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语文教育的融合点,在《藤野先生》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五育,通过对教学资源的深入挖掘,对五育进行融合,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智育与德育:本课的学习目标包含品读文中意味丰厚的语句,透过事件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体会尊师与爱国之情。 智育与体育:本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包含备受欺凌的清朝,作为爱国青年的鲁迅选择远渡日本学医,以学医作为谋求拯救羸弱的国民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落后包含国民体质与国民精神的等层面的落后。 智育与美育:鲁迅的白描手法运用地炉火纯青———抓住人物或者场景的特征,寥寥几笔便可传神,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揣摩文本,找出白描语段,感悟鲁迅先生的独特文风,体会语言文字之美。 智育与劳动教育: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讨论、课堂汇报合作成果,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主性,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桌面和周围卫生的整洁。 二、教学目标: 1.概括文章典型事件,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 2.品析描写藤野先生的细节,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品读文中意味丰厚的语句,透过事件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体会尊师与爱国之情。 三、教学重点:品析描写藤野先生的细节,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品读文中意味丰厚的语句,透过事件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体会尊师与爱国之情。 五、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法、对比品读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诗歌引入,创设情境 1903年,鲁迅在《浙江潮》上发表了《斯巴达之魂》歌颂斯巴达人以生命和鲜血抗击侵略者,借以抨击清朝统治者的丧权辱国,唤醒中国人民起来斗争,并毅然剪掉象征封建传统和种族压迫的辫子,在一张剪掉辫子的照片背面题写了一首诗送与好友许寿裳。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风雨如磐,鲁迅眼前的国家满目疮痍,遭受着无边的苦难,他奔走呼告,却无人理会,虽然人民暂时还未觉醒,但他仍要尽自己的努力,唤醒群众,和群众一起参加战斗,甘洒热血写春秋。1926年,带着对人民对祖国深沉的爱,鲁迅踏上了去往日本学医的道路,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藤野先生》,触摸两位“平凡而伟大”的灵魂。 【设计意图:通过《自题小像》诗歌导入,为《藤野先生》的学习定下爱国之情的基调,初步感知鲁迅先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二)梳理情节,理清思路 1.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速读全文,批注概括文章中具体事件(限时5分钟); 2.小组交流,用简洁的语言为每一个事件拟写一个小标题。 预设:(1)留学生不学无术 (2)路遇日暮里与水户 (3)仙台医馆颇受优待(4)添改讲义(5)纠正解剖图(6)关心解剖实习(7)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8)“匿名信”事件 (9)“看电影”事件 (10)惜别藤野先生(11)别后深切思念 【设计意图:本篇课文比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