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999230

古诗词诵读《游园(【皂罗袍】)》教学设计2024-2025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05-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258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诗词,诵读,游园(【皂罗袍】),教学设计,2024-2025年,统编
  • cover
《游园(【皂罗袍】)》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游园》出自汤显祖《牡丹亭》,所在单元聚焦中国传统戏曲,引导体会戏曲独特魅力与文化内涵。这折戏为抒情诗剧,通过杜丽娘的唱词,描绘了她游园时所见的断井颓垣与姹紫嫣红,表达对青春虚度、美景无人欣赏的感慨。曲词优美,情景交融,展现出杜丽娘细腻的内心世界。学习此折,有助于学生体会古代戏曲的语言美与情感美,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古典文学鉴赏能力,能初步理解诗词意象。学习《游园》,会因杜丽娘伤春情怀引发共鸣,感受其青春觉醒。这篇曲词优美,朗朗上口,易于诵读。核心要点是把握杜丽娘情感,体会以景衬情手法。难点在于理解曲词深层内涵,如“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以及汤显祖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需结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研读曲词,品味《皂罗袍》优美典雅、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曲词内容、体会情感变化,发展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曲词描绘的良辰美景与蕴含的情感,培养审美鉴赏能力,体会戏曲独特的艺术之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汤显祖及其戏曲作品的文化价值,传承中华优秀戏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品味《皂罗袍》中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的融合之美。 掌握曲词中借景抒情、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理解“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所蕴含的深沉感慨与人物内心矛盾。 感悟汤显祖通过曲词传达的对青春易逝、生命无常的哲理思考。 课前任务 任务:请同学们预习《游园》,并完成以下任务。 初读感知:大声朗读【皂罗袍】部分,至少朗读3遍,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行解决。在此基础上,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部分唱词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资料搜集: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汤显祖的生平事迹、创作风格以及《牡丹亭》的故事梗概和主题思想,形成200字左右的文字材料,以便在课堂上分享交流。 课堂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漫步于繁花似锦的园林,感受着良辰美景,是否会心生诸多感慨?今天,让我们跟随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笔触,走进《游园》的世界,看杜丽娘在这“姹紫嫣红开遍”的园中,有着怎样“良辰美景奈何天”的复杂情感,一同领略古典戏曲的独特魅力。 初读课文,概括梳理 【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文和戏剧作品,其中以“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最为著名。汤显祖的戏剧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艺术形式著称,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还对后世戏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写作背景】 《游园》选自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是该剧第十出《惊梦》中的一段唱词。《牡丹亭》讲述了杜丽娘因梦生情、为情而死、最终因情复生的传奇故事。这段唱词是杜丽娘在春日游园时所唱,表达了她对美好春光的感叹以及深闺少女内心的孤独与惆怅。这一情节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被压抑的生活状态,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人性自由和情感解放的追求。 文学文化常识: 昆曲:《牡丹亭》是昆曲的经典剧目之一,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被誉为“百戏之祖”。 曲牌:【皂罗袍】是昆曲中的一个曲牌名,属于南曲,常用于抒发人物内心的情感。 【文体知识】 《游园》属于戏曲中的唱词部分,具体来说是昆曲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如下: 结构:戏曲唱词通常按照曲牌体组织,每个曲牌有固定的格律和韵脚要求。 语言风格:语言优美典雅,富有诗意,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表达。 功能:通过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