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锁定热点题型,强化迁移应用 有关分离定律中的特殊分离比,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本讲从“复等位基因遗传现象”“分离定律中的不完全显性和致死遗传现象”“分离定律的其他特殊遗传现象”三个题型进行剖析,以期帮助考生攻克这一重难点,补齐失分短板。 题型(一) 复等位基因遗传现象 [典例导析] (2023·全国甲卷)水稻的某病害是由某种真菌(有多个不同菌株)感染引起的。水稻中与该病害抗性有关的基因有3个(A1、A2、a):基因A1控制全抗性状(抗所有菌株),基因A2控制抗性性状(抗部分菌株),基因a控制易感性状(不抗任何菌株),且A1对A2为显性、A1对a为显性、A2对a为显性。现将不同表型的水稻植株进行杂交,子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表型及其分离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3∶1 B.抗性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抗性∶易感=1∶1 C.全抗植株与易感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1∶1 D.全抗植株与抗性植株杂交,子代可能出现全抗∶抗性∶易感=2∶1∶1 听课随笔: [思维建模] [应用体验] 1.(2025·吉安模拟)某二倍体植物的株高受复等位基因A+、A和a控制,其中A+对A和a为显性,A对a为显性,A控制高茎,A+和a基因均控制矮茎,且两者控制的性状无差别。某随机交配的种群中A+、A和a的基因频率相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该群体中的矮茎植株存在4种基因型 B.该群体中高茎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3 C.矮茎植株之间杂交,若后代出现高茎,则高茎占1/4 D.高茎植株之间杂交,若后代出现矮茎,则矮茎占1/4 2.(2025·焦作一模)某种鸟类的羽色有灰色、黄色、黑色三种,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D1、D2、D3控制。现有几个纯合品系的杂交结果如下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 实验Ⅰ 灰色×黄色→F1为灰色 实验Ⅱ 灰色×黑色→F1为灰色,F1雌雄交配,F2中灰色∶黑色=2∶1 实验Ⅲ 黑色×黄色→F1为黄色,F1雌雄交配,F2中黄色∶黑色=5∶1 A.基因D1、D2、D3的显隐性关系为D1>D2>D3 B.正常情况下,若实验Ⅰ中F1雌雄交配,F2灰色个体中纯合子占1/3 C.实验Ⅱ中灰色∶黑色=2∶1,可能与杂合子只有1/2的存活率有关 D.实验Ⅲ中黄色∶黑色=5∶1,可能与含基因D3的卵细胞有1/4不育有关 题型(二) 分离定律中的不完全显性和致死遗传现象 [典例导析] [例1] (2025·吉林模拟)若马的毛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棕色马与白色马交配,F1均为淡棕色马,F1随机交配,F2中棕色马∶淡棕色马∶白色马=1∶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马的毛色性状中,棕色对白色为完全显性 B.F2中出现棕色、淡棕色和白色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F2中相同毛色的雌雄马交配,其子代中雌性棕色马所占的比例为3/8 D.F2中淡棕色马与棕色马交配,其子代基因型的比例与表型的比例相同 [例2] (2022·海南高考)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某鸡群中野生型个体占20%,匍匐型个体占80%,随机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F1中匍匐型个体的比例为12/25 B.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高 C.F2中野生型个体的比例为25/49 D.F2中a基因频率为7/9 听课随笔: [思维建模] 1.不完全显性 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性的亲本之间的性状表现形式。如紫茉莉的花色遗传中,红花(RR)与白花(rr)杂交产生的F1为粉红花(Rr),F1自交后代有3种表型:红花、粉红花、白花,性状分离比为1∶2∶1。 2.致死遗传现象 现以亲本基因型均为Aa为例进行分析: [应用体验] 1.(2024·枣庄期末)在牡丹花的遗传实验中,红色对白色为显性,用纯合红色牡丹花和纯合白色牡丹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