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锁定热点题型,强化迁移应用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构建与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是高考中的重要命题点,也是生物与环境模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时对“食物链(网)的构建与分析”和“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两个常考题型进行深入剖析,以期帮助考生熟练掌握这两类试题的解答方法。 题型(一) 食物链(网)的构建与分析 [典例导析] [例1] (2024·江西高考)假设某个稳定生态系统只存在一条食物链。研究人员调查了一段时间内这条食物链上其中4种生物的相关指标(如表,表中“———表示该处数据省略)。根据表中数据,判断这4种生物在食物链中的排序,正确的是 ( ) 物种 流经生物的能量/kJ 生物体内镉浓度/(μg/g) 生物承受的捕食压力指数(一般情况下,数值越大,生物被捕食的压力越大) ① — 0.03 15.64 ② — 0.08 — ③ 1.60×106 — 1.05 ④ 2.13×108 — — A.④③①② B.④②①③ C.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 听课随笔: [例2] (2023·全国乙卷、湖北卷,节选) (1)某农田生态系统中有玉米、蛇、蝗虫、野兔、青蛙和鹰等生物,请从中选择生物,写出一条具有5个营养级的食物链: 。 (2)我国是世界上雪豹数量最多的国家,并且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雪豹栖息地,岩羊和牦牛是雪豹的主要捕食对象。据此写出一条食物链: 。 听课随笔: [思维建模] 1.根据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构建食物链 (1)分析依据:先上升、先下降者为被捕食者。 (2)图中食物链:乙→丙→甲。 2.根据所含能量(生物量)构建食物链(网) (1)分析依据:根据相邻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可推测能量相差在5倍以内,很可能为同一营养级。 (2)分析结果:图1可形成一条食物链为丙→甲→乙→丁。图2生物可形成食物网:。 3.根据生物体内有害物质的浓度构建食物链(网)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ppm 0.06 7 0.51 68 0.39 (1)分析依据:生物的富集作用。重金属、农药等有害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排出体外,所以此类物质会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即营养级越高的个体中含有有害物质的量越多,其含量往往是上一营养级个体含量的5~10倍。 (2)分析结果:表中生物可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4.根据提供的食物信息构建食物链(网) (1)信息:古树上有红蜘蛛、蚜虫、草蛉、七星瓢虫、麻雀、花喜鹊6种动物,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草蛉、七星瓢虫捕食红蜘蛛、蚜虫;红蜘蛛、蚜虫以植物的各器官为食物;麻雀、花喜鹊以红蜘蛛、蚜虫、草蛉为食。 (2)依据捕食关系由低营养级→高营养级直接绘图,可得到的食物网如下图所示。 [应用体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系,下图表示森林中的一个食物网,其中数字表示该生物的个体数量,括号内的数字表示该生物的平均体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的I表示分解者,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 B.除去D后的一段时间内,生产者的数量会增加 C.图中共含有6条食物链,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4种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森林生态系统 2.下表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为J/(hm2·a)。分析表中数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甲 乙 丙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2.44×107 2.25×107 2.18×107 1.05×109 7.25×108 7.15×108 A.甲为生态系统的基石,乙为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 B.同化量小于摄入量是因为有部分能量随粪便传递给生产者 C.丙用于个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值为107 J/(hm2·a) D.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3% 3.(2024·全国甲卷)某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种群之间数量变化的关系,如甲数量增加导致乙数量增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