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2996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反比例》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19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303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小学,数学,人教,六年级,反比例,格式
  • cover
教学设计 课题 反比例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教学六年级下新的反比例教学,具有被强的逻辑推理性,它主要是对已学过的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进一步研究。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和比例的加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反比例的意义。 学情分析 反比例是重要的数学模型,体现了基本的函数思想。对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十分有益。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列”、“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六年级学生通过平时的学习,积累了大量的、常见的数量关系,具备了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这些都为学习反比例做好了知识和能力上的基础。 学习目标确定 1、理解反比例的意义,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正确的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总结出成反比例的量,是相关的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积一定,进而抽象概括出成反比例的关系式。 难点:利用反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反比例. 学习评价设计 学生质疑评价,展示评价,成果分享,教师评价。 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教师活动1 2、举例说明。 如:每袋大米质量相同,大米的袋数与总质量成正比例。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反比例。两种量是什么样的关系时,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呢? 板书课题:成反比例的量 学生活动1 1、让学生说一说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规律。 回答要点: ①两种相关联的量; ②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相应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相应减少; ③两个量的比值一定。 活动意图说明:巩固正比例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反比例做好铺垫,促进学习正迁移。环节二:创设情境,设疑激趣。教师活动2 1、自主体验,发现新知 首先,我们看第一个问题“换零钱”。老师这里有100元钱,想把它换成面值相等的零钱可以怎么换呢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面值(元)0.5151020张数(张)20010020105 (3)面值 × 张数=总钱数(一定) 同学们真会观察,通过换零钱我们发现了当“总钱数”不变时,“面值”和“张数”两种量的变化规律。学生活动2 换零钱: 预设: (1)、可以换2张面值50元的。 (2)、可以换5张面值20元的。 观察表格,先一行一行的看,再一列一列的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1)表中“面值”和“张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面值增加,张数减少,面值减少,张数增加。 …… (2)0.5 × 20=1 × 100=5 × 20=10 × 10=20 × 5=100活动意图说明 人民币是学生所熟知的,通过把100元钱换成零钱这一个过程,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反比例中两个量的变化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三:(引导探究,自主建构)教师活动3 科学小实验: 出示教科书p47例2情境图。 观察情境图,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会怎样呢 这是一个生活常识,再看这是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变化情况表,根据表格你能算出水的体积是多少么 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与“换零钱”相似的规律了么 (2)20 ×15=10× 30=……=300 (3)底面积 × 高=体积(一定) 回顾我们刚才一起探索的“换零钱”和“科学小实验”。你发现这两个问题在变量和不变量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么 同学们总结的很全面,对像这样的两种变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请看反比例的意义。 多媒体出示: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关系式是:x × y=k(一定)学生活动3 预设:杯子底面积越小,水的高度越高;杯子底面积越大,水的高度越低。 杯子的底面积与水的高度变化情况如下表,请完成表格 底面积(cm2)10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