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 文 参 考 答 案 1.A 2.B 3.A 4.B 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 戏曲名、歌曲名、节目名称 等用书名号 5.A ① 把“制作”与“推出”位置互换 6.D “别哭泣,别叹息,别呻吟;悲伤唤不回流逝的时光”的主题是“珍惜时光”。 故选 D。 7.D. 范仲淹没有被列入唐宋八大家之一,应改成柳宗元。 8.①肯将衰朽惜残年 ②报君黄金台上意 ③海日生残夜 ④江春入旧年 ⑤山岛竦峙 ⑥长歌怀采薇 ⑦马上相逢无纸笔 9.①参军 ②得了伤寒和肺炎 10. 崇高的理想;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顽强奋斗的品质;乐观豁达的性格。 11(3 分) A 12(3 分)光污染指的是低效率(1 分)、非必要的人造光(1 分)对人类健康与生态系统造 成 的不利(负面、不好等)影响(1 分)。 13(3 分)我赞成小西的看法。小附,你的看法不对,光污染的危害是很大的(1 分)。光污 染会造成巨大浪费(1分);光污染使得大气中的某几类有害物质消解速度变慢;导致健康和 心 理问题;影响生态系统;影响天文观测;影响日常生活(1 分)。(结合材料作答) 14(3 分)灯光调暗(科学用光);转变人们对光污染的认识;受到光污染要勇于维权;(高 空 焊接作业时,在焊接区域外部)搭设焊接防护棚;玻璃幕墙采用毛层玻璃;超高层、大型 展 馆等项目的双层玻璃内侧贴上深色吸光材料。(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15(3 分)C 文章第②段写的是扁担基本上是和父亲形影不离,不离不弃,并不是写父亲 的扁 担的用途和选材。 16(3 分)(1)不满十六岁的父亲带着扁担手挖肩挑,挣下一个个工分。(1 分) ( 2 ) 父 亲 用扁担挑木炭或毛竹去卖,盖下了土墙房。(1 分)(3)父亲用扁担挑着“我”的行李, 接“我” 回家。 ( 1 分 ) 17(3 分).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扁担人格化(1 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父亲劳作时扁 担 发出的美好动听的声音(1 分)及父亲早出晚归辛勤劳作的情景(1 分)。 18(3 分).勤劳能干、吃苦耐劳(1 分)。坚韧顽强、执着坚守(1 分)。文中的父亲从十 几岁 时起,便用年轻稚嫩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凭借自己的坚韧、顽强,历尽千辛(1 分), 让 家人过上好日子。 19(3 分).文章的标题“父亲的扁担”既是文章的线索(1 分),又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1 分)。概括父亲勤劳质朴的一生,表达对父亲的感激和敬意(1 分)。 20. (3 分)不好。用“几处”“谁家”说明早莺还很少,新燕不多,不知谁家,突出了初 春 时节报春的动物很少。如果换成“处处”和“家家”就体现不出早春的特点了。 21. (3 分)“争”和“啄”这两个动词细致传神地刻画了一幅早莺争着飞向朝阳暖树,新 燕 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现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2 2 ( 2 分 ) 是 以 善 为 国 者 / 必 先 富 民 / 然 后 治 之 。 23(4 分)(1)围 (2)极点 (3)道理 (4)治理 24(4分)(1)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 下 的人都会归顺他。 (2)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长久富裕,乱国常常是贫穷的。 25(2 分)富民 参考译文:【乙】大凡治国的道理, 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 贫穷 就难以治理。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 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尊 敬皇 上而畏惧刑罚,尊敬皇上、畏惧刑罚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 园,不 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皇上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 好的国家 长久富裕,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 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 起来,然后 再加以治理。绝密★启用前 2025年拉萨市林周县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一) 5.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组卷网,总分:120分 答题时间:120分钟) A.① B.② C.③ D.④ 6.九年级3班召开了关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