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适应性考试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语 文 【前言】(6分) 1.(1)①祥 ②焕 评分标准:共 2 分。每空 1 分。 (2)A 评分标准:共1 分。 (3)示例 1:是中秋节皎洁月光下的团圆期盼 示例 2: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时的缅怀感恩 评分标准:共 1 分。言之有理即可。 2.C 评分标准:共1分。 3. 喜上眉梢 评分标准:共 1分。 【解元宵之谜】(8 分) 4.A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评分标准:共 6 分。每空 1 分,有错字、漏字均不得分。 5.渲染“北京城元宵放灯”的热闹氛围,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灯火通明的节日环境为时迁放火制造混乱 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吴用等梁山好汉借助元宵节热闹环境智取大名府,体现他们机 智勇敢的特点。 评分标准:共 2 分。答出两点即可。 【赏中秋美文】(16 分) 6.①赠送 ②买 ③原因,缘故 评分标准:共 3 分。 7.D (A.叫作,称作 B.比 C.到,靠近 D.来,用来;因为) 评分标准:共 2 分。 8.月光泼地如水/人在月中/濯濯如新出浴 评分标准:共 2 分。 9.赏月的游人,在街市上流连闲游,到天亮也不断(不尽、不散去)。 评分标准:共 2分。关注“徜徉于市、晓、绝”的意思。 10.①②两空填“会友、唱歌、赏剧、看戏”等均可 评分标准:共 2分。每空1分。 ③热闹繁华(欢乐喜庆、活动丰富多样等) 评分标准:共 1分,写出一个即可得分。 ④甲文描绘了南宋都城临安中秋节的热闹景象,是作者于元军攻陷临安之后所作。乙文描绘了晚明时期中 秋曲会的繁华盛景,是作者于明亡后所作。两文作者都借描绘前朝中秋盛景表达了缅怀往昔繁华、追忆前 尘往事的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 评分标准:共 4 分。内容概括 2 分,情感表达 2 分。酌情给分。 【析重阳诗歌】(5 分) 11.①插茱萸(赏菊、饮菊花酒) ②凄凉(悲凉、伤感、凄清等) 评分标准:共 2 分。每空 1 分。 12.①诗人在秋雨绵绵的重阳节登高远望,想到自己飘泊异乡,远离亲人,流露出思乡思亲和孤独之情。② 诗人借“多情”“自依依”的菊花,表现自己坚韧、高洁的品格和对菊花的赞美。 评分标准:共 3 分。答出一点给 2 分。答出两点给 3 分。 【话春节烟花】(13 分) 13.①火花突然迸散(猛然破裂或迸出) ②A ③春天美丽的景象/繁花盛开,如烟如雾的景象 评分标准:共3分。每空各1分。 14.A (B 项中,爆炸的魅力在于它的不可控性。C 项中烟花行业受到巨大冲击,而非几乎没有受到影 响。D 项中市民只能在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燃放烟花爆竹。选项中除夕到正月十五范围超过限制燃放 时间。) 、 评分标准:共2分。 15.示例: 您的烟花艺术是在怎样的状态下产生的? 评分标准:共 2 分。意近即可。 16.选 B 。从秦汉至今,烟花发展不是一直平稳上升,而是有波折的,20 世纪初期因社会动荡,烟花发展 受到巨大冲击。B 曲线体现了烟花发展的上述特点,而 A曲线一直平稳上升,与烟花发展历史不符合。 评分标准:共 3 分。选择正确 1 分。 17. 示例 1:我认为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是合理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维护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 H 九年级语文答案 第 1页 共 2页 安全,有利于建设和谐、文明、宜居的城乡环境。但是烟花爆竹有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是和平的、开心的艺术,能增添节日喜庆的氛围,不应全面禁止。因此,我们应限时限地燃放烟花。 评分标准: 能作辩证分析,最高得3分。 示例 2:我认为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是合理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维护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 有利于建设和谐、文明、宜居的城乡环境。 示例 3:我认为限制燃放烟花爆竹是不合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