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05508

7.3.3  生物进化的原因 练习课件 (共34张PPT)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24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107005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7.3.3,PPT,八年级,2024,人教,34张
  • cover
(课件网) 2025年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练习★★ 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自主知识导学 合作探究学习 分级提升训练 第三节 生物进化的原因 1. 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1)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_____。 (2)桦尺蛾体色的变化、雷鸟的保护色等这些自然现象都是长期_____的结果。 (3)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易被其他动物所发现,这对它_____ 或者_____是十分有利的。 保护色 自然选择  躲避敌害  捕食猎物 (4)探究实验: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①模拟生活环境:一块面积为 0.8 米×0.8 米的彩色纸(或布)。 ②模拟某种动物不同体色的变异类型:100 张各种颜色的小纸片。 ③模拟捕食者:同学。 ④记录、统计结果:与背景颜色相近的小纸片剩下的数量多。 ⑤结论:动物的保护色的形成是环境因素对动物进行选择的结果。 2. 自然选择 (1)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适应者_____, 不适应者_____,这就是自然选择。 (2)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_____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 ②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_____和_____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任何生物要生存下去,就要进行生存斗争。 生存斗争  生存  被淘汰 繁殖 食物   空间 ③遗传和变异: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_____和_____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④适者生存: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应环境的生物(或个体)_____下来,不适应的_____。 遗传  变异 生存  被淘汰 3.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的比较 项目 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 选择过程 通过人类的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类型的过程 在生存斗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 选择因素 人类 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 选择结果 满足人类的各种需要 适应环境,不断进化 选择速度 较快 缓慢 举例 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自然界中的生物的适应现象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分析生物进化的一个实例 【例1】有人将英国椒花蛾中的灰白色蛾和暗黑色蛾进行标记,同时在工业污染区和非工业污染区放养一段时间后,尽量回收,记录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天敌对椒花蛾起到选择作用 B.工业污染区暗黑色蛾是有利变异 C.非工业污染区灰白色蛾的体色是保护色 D.椒花蛾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衰老死亡 地区 灰白色蛾 暗黑色蛾 释放数 回收率 释放数 回收率 工业污染区 64只 25% 154只 53.2% 非工业污染区 383只 14.1% 406只 4.7% 解析:椒花蛾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天敌捕食,而不是衰老死亡。 答案:D 技巧点拨:动物体色的变化是对生活环境适应的结果。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 1.真菌使某森林中所有树干的颜色由褐色变成灰白色。多年以后,此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数量变化结果是(  )。 A B C D D  2.某地区树林中栖息着一种蛾,依其体色可分成浅色蛾和深色蛾。当此树林中的树被某种真菌感染后,其树皮颜色由深色变为浅色,多年后树林中浅色蛾的数量比例增多。下列对该地区浅色蛾数量变化的解释最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深色蛾因环境改变而突变为浅色蛾 B.树皮颜色改变使浅色蛾存活率比深色蛾高 C.树皮颜色改变使深色蛾突变为浅色蛾以躲避天敌 D.深色蛾吸食被真菌感染的树皮汁液而突变为浅色蛾 B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例2】下列动物的体色不属于保护色的是(  )。 A.冬天的雷鸟  B.稻田里的青蛙 C.桦尺蛾 D.金环蛇 解析:动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