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17092

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5次 大小:1671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 cover
八下17《壶口瀑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赏析文中精妙的动词、修辞,学习写景散文的语言技巧。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壶口瀑布不同形态的象征意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壶口瀑布的壮美意境,体会作者对黄河精神的赞颂。 文化传承与理解:感悟黄河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品味关键语句,理解作者定点换景、视角转换的角度表现游踪的特点。 2.通过抓关键词、句,点及面等方式,把握壶口瀑布的特点及梁衡独具特色的散文语言,感受壶口瀑布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体悟情思,领会黄河的性格,体会作者对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伟大精神的赞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课题。有一首著名的诗《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用他浪漫的想象力写出了庐山瀑布从高处落下的形态。我们今天上的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壶口瀑布》,我们可不可以也加一个望字,重新拟名为《望壶口瀑布》? 预设:望是仰视、远距离观看,不符合这篇文章的观景角度。 2.文章中直接介绍壶口瀑布与一般瀑布不同的句子,请你们用笔划出来。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观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二、助读材料: 壶口瀑布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与其他瀑布不同的是,大部分瀑布都是从山上倾泻到山下,而壶口瀑布是从山下倾注到地下。瀑布上游的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并以1000立方米/秒的水量汇聚在壶口瀑布,似巨壶倾水,形成了“千里黄河一壶收”的壮观场面。 三、课文赏析 1.这一独特的地理特征造就了壶口瀑布独特的风景,文中哪些句子具体地描述了这一独特的风景?请你找出来。 (1)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 (2)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涌、更挤、更急。 (3)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 (4)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 (5)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 2.我们如何读出这些句子所体现出的壶口瀑布的特点,请用下列的句式说一说,并读出来。 我想读第 句,我会通过(重读、停顿、语速、语调) 来体现壶口瀑布 的特点,下面我将开始我的朗读。 预设:分析学生重读的字、词,赏析梁衡先生遣词造句的特点,如用句式上四字词语、叠词,修辞上用排比拟人等。 3.作者是在哪里观察到这汹涌奔腾,气势磅礴的景象的? 预设:河心一块石头上。雨季是观察不到这样的景象的,文中提到雨季“什么也看不见(浪太大)”、“什么也听不见(声音太大)”。 4.由眼前景,梁衡先生想到了什么?从文中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1)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原来这柔和之中只有宽厚绝无软弱,当她忍耐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 (2)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