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一滴水经过丽江 找出“一滴水”的踪迹,把课文中与游踪相关的词语、短语或句子标记出来 不一样的“经过” 玉龙雪山 丽江坝草甸 落水洞 黑龙潭 四方街 城外的果园和田地 金沙江边 大海 丽江坝 不一样的“丽江” “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踪迹为线索,全方位展现了丽江古城的自然风光、历史沿革和人文景观”,再读课文,找出文中记叙丽江风土人情的句段,并用这样地句式分享你发现的丽江: 我从_____看到了一个_____的丽江。 有人说: 在丽江,你会深刻理解什么叫“商业化古镇” 都说丽江适合发呆,但实际体验是:躲不完的旅拍 在这里,不会摆拍的游客就像误入剧组的群演,只能默默给网红们当背景板 我和很多水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咕咚一声翻上水面,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 咕咚一声 我翻上水面 我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 黑头发的人 黄头发的人 黑眼睛的人 蓝眼睛的人 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 我看见了花与树 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 我看见了玉龙雪山 她晶莹夺目 矗立在蓝天下面 ①那时是明代,纳西族的首领木氏家族率领百姓筑起了名扬世界的四方街。四方街筑成后,一个名叫徐霞客的远游人来了,把玉龙雪山写进了书里,把丽江古城写进了书里,让它们的名字四处流传。 ②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性建筑,是古城的地标,地域特色突出 ③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 【示例】马帮在驿道上来往,木匠石匠在小山前建城,牧童在草地上放牧,浇花人在院子里给兰花浇水。这里的人们勤劳肯吃苦,这是一幅热闹又平和的劳作民俗图。 你认为这幅画卷美在哪里? 丽江古城作为画卷的中心, 以玉龙雪山为背景,构成丽江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动感。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到近,景致分明。 风景美 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名城。这里的闸口,放水洗净街道;这里的大水车,在高处览括古城的美景;这里的房屋重重,依山而起;这里的老街蜿蜒,顺水而去。种种建筑融合,构成丽江古城悠久而别致的美景。 建筑美 建筑、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等构成了丽江独特的民俗画。 民俗美 不一样的“丽江” 2012年6月,阿来第三次来到丽江,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有关丽江的文章。但如何着手,阿来心下茫然,他说:“丽江很好,写丽江的文章也很多,但我总觉得很多文章并没有写出丽江的精髓。丽江的精髓是水!从玉龙雪山上的冰雪,到黑龙潭这些水体,乃至古城中淙淙流淌的河水,水是丽江之美的载体和精魄。”最终,阿来匠心独运,以一滴水这个独特的视角,写成了这篇美文。 不一样的“一滴水” 丽江以水见长,选择“一滴水”来贯串全文,充分贴合描写对象本身的特点。 1 “一滴水”既通古贯今,又由高而下,容易把时间与空间这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 2 用“一滴水”贯串全文,获得了自由的视角,时而居高瞰下,时而由远观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仰视天幕,时而抵近细察,时而一瞥即逝,使得文章对描写对象的表现既全面又灵动。 3 第一人称讲述,使读者身临其境。“一滴水”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它在文中或娓娓道来,或直抒胸臆,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交互性,使情感的表达更加真切深挚。 4 所以,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丽江,有什么好处? 阿来,生于1959年,藏族,四川省马尔康市人,当代作家。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阿来是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代表作品有:获茅盾文学奖的小说《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