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20165

《习惯成自然》课件(共19张PPT)+教案

日期:2025-05-25 科目:语文 类型: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4200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习惯成自然,课件,19张,PPT,教案
    课题:习惯成自然 【教学目标】 1、理解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注重习惯的培养; 2、梳理文章行文思路,把握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3、体会文章语言准确、通俗易懂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理清材料和观点之间的关系,把握层进式的论证结构; 2、领会养成习惯贵在躬行实践。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有部分同学对自己缺乏自信,而许多人在遭遇到人生挫折或陷入事业、人生的低谷时,难免会丧失自信心。如何重树自信,重新开创自己灿烂的人生,是许多人所关注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的这篇《创造宣言》,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答案。 二、新课讲授 1、作者简介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其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为当代教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散文,强调习惯成自然是一种能力。 议论性散文,就是用“散文”的笔法“议论”,或者说是以阐述某个观点为中心的散文。 从“议论”角度看,它是“议论文”,是要阐明一个论点;从“笔法”角度看,它是“散文”,它不像一般议论文注重理性和逻辑,它侧重的是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 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3、梳理字词 4、整体感知 提问:找出本文的中心句,思考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说明养成习惯的重要性的。 第一段:“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三、深入探究 1、第1段:“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提问:将“有意思”改为“有道理”,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有意思”的含义更丰富,不仅有“有道理”的意思,还有“值得琢磨”“值得研究”的意思,更加口语化、亲切。 2、第2段: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 提问:将这段话中两个设问句都改为陈述句该怎么说?这样改好吗?为什么? 我们走路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 这样改不好。因为设问句句式多变,可以加强语气,能够引起读者思考。陈述句语气稍弱。 3、第3段: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 提问:本句中的“最”和“推广开来”,有什么作用? “最”强调作用,强调“走路和说话”对工作生活的重要性。 “推广开来”承上启下作用,由“走路和说话”推广到一般情况。 4、第4段:“听人家说……心里相信这句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的能力。”这些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5、第6段: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 (1)本段去掉“真的”并不影响意思的表达,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删去。“真的”是针对“勉勉强强”提出的。只有身体力行去做,才能形成能力。 (2)本段改为“要有观察、劳动、读书和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实践”更简洁,作者为什么不这样表达呢? 因为修改后的句子强调不足,给人的印象不深刻。 6、第6段: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 提问:“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 不能。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此处“似乎”强调没有形成能力的“知”与“不知”并无两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