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 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县域教研联盟九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成语探华夏”(21 分) 1.(3 分)⑴(2 分)①剖 ②宴 评分说明:每空 1 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⑵(1 分) B 2.(8 分)①引喻失义②但余钟磬音③浊酒一杯家万里④扑朔迷离⑤万籁俱寂(或“万籁俱静”)⑥山重 水复疑无路⑦豁然开朗⑧蜡炬成灰泪始干 评分说明:每空 1 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3.(6 分)示例一:针砭时弊是批判社会存在的问题,悲天悯人是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怜悯。鲁迅在《朝花 夕拾》这部散文集中,以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对封建礼教、旧道德等进行了深 刻批判。如《二十四孝图》中,通过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故事的描述,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 和残酷,针砭了封建传统思想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体现出作者对被封建思想毒害的民众的悲悯。 在《范 爱农》中,鲁迅回忆了在日本留学时遇到的范爱农,并描述了他悲惨的命运,表达了对底层知识分子困境 的同情。作者的使命不仅是批判社会现实,同情底层人民,更是对人生和社会改革的关注和热情。 示例二:针砭时弊是批判社会存在的问题,悲天悯人是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怜悯。《儒林外史》,吴敬梓以 犀利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儒林群丑图,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如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胡屠户前 倨后恭的表现,深刻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摧残以及世态炎凉。书中还塑造了王冕等少数淡 泊名利的正面形象,与那些追名逐利的文人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真善美的呼 唤,体现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示例三:针砭时弊是批判社会存在的问题,悲天悯人是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怜悯。老舍的《骆驼祥子》,通 过描写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反映了 20 世纪 20 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从老实、 勤劳、本分、健壮变为最后的自私自利、好吃懒做的行尸走肉,深刻地批判了那个吃人恐怖的社会,揭示 了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也表达了对祥子、小福子等为代表的人民疾苦的同情,展现了作者针砭时弊、悲天 悯人的创作立场。 示例四:针砭时弊是批判社会存在的问题,悲天悯人是对人民疾苦的同情怜悯。《艾青诗选》,艾青在其 诗歌中,充满了对土地和人民的热爱,以及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社会黑暗的批判。如《大堰河———我的保 姆》,通过对保姆大堰河悲惨一生的描述,抒发了对贫苦农民的同情。在《我爱这土地》中,“为什么我 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和对侵略者的愤恨,体现 了诗人以笔为剑,针砭时弊,为民族呐喊,为人民发声的使命感。 评分说明:解释“针砭时弊、悲天悯人”两成语的意思得 2 分,结合名著分析“针砭时弊”得 2分,结合 名著分析“悲天悯人”得 2分。 4.(4 分)示例:①千年智慧传华夏 ②传承文化 评分说明:每空 2分,其中形式对仗得 1分,内容符合主题得 1分。 “习俗”探究活动(46 分) 5.(5 分)①(1 分)有人觉得年味淡了(或“有人觉得年味变了”)。 评分说明:不点到“有人”不给分。 ②(2 分)从精神生活角度看,形式丰富的新年俗不断涌现,人们的精神生活更丰富,更多姿多彩。 评分说明:“精神生活角度”、“新年俗的涌现”各得 1 分。 ③(2 分)人们重视家庭团圆美好的精神内核和追求更好更丰富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内在生命力。 评分说明:摘录原文“团圆、祥和、重视家庭的精神内核”,“推陈出新、积极奋发的内在生命力”也可 1 以给分。 6.(3 分)示例一:曾经,家庭聚餐、看春晚就是过年;今天,家人一起走进电影院看《哪吒 2》,乐呵 呵参与百亿项目更像过年。 示例二:曾经,穿新衣、吃上山珍海味就是过年;今天,手机、平板、智能手表手环三件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