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高二学生已经初步形成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特定事情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与选择,但缺乏抽象意识。经过前一框“价值与价值观”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论有一定了解,为深入学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提供了知识上的储备。 2.心智特征:多样化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使学生对事物价值的判断和选择有一定的兴趣。高二的学生心智发育较快但并不成熟,思维活跃,初步具备分析的能力,初步了解对比、归纳等归因分析的方法,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因此需依托有探讨价值的事例进行价值判断与选择的理解和渗透。 二、教材分析 1.本课地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 4《哲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第二框题。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价值引领的根本问题。本课重点分析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为后面“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2.本课作用:本课上承“价值与价值观”,下启“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学习本课有助于学生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含义、基本特征和衡量标准,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对学生未来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核心素养目标 走进“青年共产党员李大钊的选择”的活动情境,结合实例及课堂活动,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及关系,体悟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性特征,明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引导学生自觉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 难点: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特征 五、教学过程 【背景展示】全班同学一起进行党史学习,感悟 103 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夜风雨飘摇的中国及一批进步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而奔走呼号的身影。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观看李大钊在俄罗斯莫斯科国家大剧院的激情演讲。 【学生活动】观看演讲视频。并引导学生谈谈形容李大钊的关键词. 【设计意图】以关键词入手,选择积极价值引领的路径,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以李大钊的演讲视频为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为后面时空来信,价值困惑的出现做好铺垫,带领学生融入情境,探究情境。 【第一幕:时空投递———神秘来信,先贤问策】 【情境创设】屏幕中突然出现一封来信,引导学生一起来阅读,教师说这封信是李大钊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求学时通过时空投递,寄给在座各位同学的信。 【问题探究】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李大钊同志究竟为什么会面临这样的价值困惑? 【学生活动】预设学生可能会回答:从主体的角度,李大钊在校期间学习了经济、法律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悲天悯人、经邦济世的家国情怀;从客体的角度,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袁世凯倒行逆施复辟帝制,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教师总结】价值判断是指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价值选择是指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设计意图】以时空错位的情境描述和情境展示进行切入,引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概念。创新课堂的情境模式,将百年前的李大钊困惑带到现实,用隔空投递的方式展开思考,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第二幕:时空对弈———遥寄思绪,激扬文字】 【任务驱动】给李大钊同志的回信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现场书写回信,建议李大钊回国或不回国,并陈述相应的理由。分别推选一封建议回国的信和一封不建议回国的信,进行课堂展示。 【问题探究】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对李大钊回不回国的问题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意见?你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