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 年 级 学 科 上课时间 教师姓名 课 题 名著阅读《朝花夕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常见题型及命题规律,掌握名著阅读的相关题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练结合,掌握名著阅读题的做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和习惯,培养热爱文学、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根据以下提示写出人物名称: ⑴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 范爱农 ) ⑵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藤野先生 ) ⑶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寿镜吾先生 ) ⑷他的脸是圆而胖的,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陈莲河 ) ⑸她生得黄胖而矮,说话时喜欢切切察察,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阿长 ) ⑹她对自己的儿子虽然狠,对别家的孩子却好的,无论闹出什么乱子来,也决不去告诉各人的父母。(衍太太 ) 2.《二十四孝图》着重分析了_____ 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3.作者在《琐记》中提到喜欢看的一本书是_____ 。 5.鲁迅小时侯最喜欢在 _____玩耍。 8.“赛神会”中“我”和许多人喜欢看 _____。 9.迅在《琐记》中记叙为了“寻别一类人们去”又_____ _____ 。 10.“好。那么,走罢!”而去“寻别一类人们去”一语出自鲁迅的 _____篇。 11.鲁迅在《琐记》一文中,用了“_____ ”一词来讥讽洋务派的办学。 2.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3.《天演论》百草园 4.活无常5.选择了无须学费的南京江南水师学堂6.《琐记》7.乌烟瘴气 12.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竟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_____ 中提及。 《琐记》 13.鲁迅寓居的东墙上,一直挂着 _____ 的照片。 他的老师 藤野先生 14.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的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 _____ 。 (范爱农) 【学科问题】 名著阅读作为中考必考题型,需要学生熟练掌握。 名著阅读题较为简单,要求学生不丢分 【学生问题】 学习风格和 认知特点(略 由于每个学生都不同,所以由任课老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填写) 3、先行知识分析: (1)整体感知能力弱,把握不住文章主要内容(情节)。 (2)没有掌握做题方法,答题格式不规范。 (3)对相关题型的练习量不够或时间不足。 《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一)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二)情节提要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10篇。作品充满了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是了解与研究鲁迅早期生活、思想和当时社会风貌的重要艺术文献。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算了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时而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的,何况后来它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文章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文中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书《山海经》,作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