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36075

选择性必修2 第八单元 第48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2026届高考生物学(通用版)一轮复习

日期:2025-05-23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48832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课件,一轮,通用,生物学,高考,2026届
    (课件网) 第48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信息传递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规律。  2.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  3.阐明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富集的现象。  4.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一、碳循环 1.碳循环的过程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请写出图中各标号的名称 a._____;b . _____;c . _____; d . _____;e . _____;f . _____。 提醒:分解者的分解作用不完全等同于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分解作用包括胞内分解作用和胞外分解作用。 生产者 消费者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2)碳的存在形式与循环形式 二 氧化碳 含碳有机物 二氧化碳 (3)碳循环途径 化能合成作用 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 2.温室效应 化石燃料的开采和使用 全球变暖 二氧化碳排放 森林覆盖率 秸秆还田 1.(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63与社会的联系)大量植树造林可缓解温室效应,原因是_____ _____ _____。 提示:大量植树造林可增加CO2从大气中的CO2库到生物群落的吸收速率,减少大气中CO2的含量 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 (2)范围:生物群落和_____之间。 (3)特点:_____、_____。 (4)应用:农业生产中常采用_____的模式。 非生物环境 全球性 循环往复运动 种养结合 2.(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P67拓展应用T2)氮元素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间能循环利用。农业生产上还要不断地向农田中施加氮肥,原因是_____ _____。 提示:农产品源源不断地从农田生态系统输出,其中的氮元素并不能全部归还土壤 二、生物富集 稳定 全球性 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1.区别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有机物→无机物 过程 沿食物链(网)____流动 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_____ 范围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____(生物圈) 特点 _____、_____ ____性、循环往复运动 单向 循环往复 全球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全球 2.联系 (1)物质作为能量的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2)二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载体 动力 1.土壤中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  ) 2.水生消费者对有机碳的利用,缓解了碳排放。 (  ) 提示:水生消费者利用有机碳的生理过程为呼吸作用,氧化分解有机碳,释放二氧化碳,会加速碳的排放。 3.大气中的CO2进入生物群落的唯一方式是光合作用。 (  ) 提示:CO2从非生物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还有化能合成作用等。 × √ × 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  ) 提示:物质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即二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5.人类活动加速了铅的循环,改变了铅在环境中的分布。 (  ) × √ 1.用关键词、线段、箭头、方框等表示碳是如何进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 提示: 2.为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在2020年的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于2030年前确保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某草原早年因牧民们的畜牧养殖的放养过度和区域性人口密度增加的影响,常年处于CO2过饱和状态,经治理后,该草原生态系统每年的有机碳分解量低于生产者有机碳的合成量,实现了碳的零排放。 (1)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分解会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加剧,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