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43216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课件 (共35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

日期:2025-05-25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249803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内嵌,必修,政治,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第一单元知识体系 哲学基本理论(第1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辩证 唯物主义 历史 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第2课) 唯物辩证法(第3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4课) 社会历史观(第5课) 人生观、价值观(第6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7课)———不忘本来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8课)———吸收外来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面向未来 《哲学与文化》知识体系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哲学 文化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的灵魂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内涵与功能 民族性与多样性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体系   赛场上,大家牢记党和人民重托,“国家荣誉永远超过个人”、“我的这块金牌献给伟大的祖国”等誓言掷地有声,展现了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展现了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必胜信念,展现了团结协作、并肩作战的宝贵品质,展现了中国青年一代自信乐观、热情友好的阳光气质。 ———2024年8月20日,习近平在接见第33届 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的讲话 新课导入 思考:习总书记的讲话证明强大的精神文化有什么作用?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7.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 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1.理解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理解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3.明确文化与文明的区别与联系;把握文化的功能。 议题一 文化的内涵 图腾文化 农耕文化 企业文化 网络文化 从时间来看,文化无时不在(发展)。 从时间来看,文化无时不在(发展)。 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餐桌文化 服饰文化 从空间来看,文化无处不在。 一、文化的内涵 结论: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是从时间角度讲的,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纵古贯今;“无处不在”是从空间角度讲的,我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 1、广义的文化: 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一、文化的内涵 知识延伸 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 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2)非意识形态: 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2.文化的核心: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和生活。 支配和影响不等于“决定”,文化不能“决定”社会发展 一、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含义 (1)广义的文化: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 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科学、技术、逻辑、语言和文字等。 (3)文化的实质: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