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在生活中学民法用民法 学习目标 (1)借助于民法典规定和具体事例,理解我国的民法与民事法律关系,解析我国的民法基本原则。 (2)借助于具体实例,把握人身权利的内容以及积极维护人身权利的法律规定。 |建|构|知|识|体|系| 系统知识(一) 认真对待民事权利与义务 [基本理论·整理强化] (一)民法 1.内涵:民法调整 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 (不直接针对物质利益)和财产关系(直接针对物质利益)。 [释解] 平等主体 是指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地位平等,没有领导和服从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主体不平等不适用民法,如行政机关与公民之间的管理和被管理关系。 2.特点: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原因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 共同发挥作用,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体 现 ①道德滋养法治:我国民法不仅体现法治理念,而且注重融入 ,大力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维护公序良俗。 ②法治体现道德理念:民法强调独立人格、 ,追求权利明确、财产关系稳定与交易安全的社会秩序,凸显了文明、和谐、平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二)民事法律关系 1.含义:由民法调整的人身关系和 。 2.要素 主 体 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依法享有 、承担民事义务 ①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根据其年龄和智力状态,分为 民事行为能力人、 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②法人和非法人组织:自合法成立时起到终止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客 体 民事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 ,它因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而有所不同 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 ;债权关系的客体是 (交易、转移、支付等行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客体是 和商业标记(专利、著作);人身关系的客体是 内 容 民事主体享有的 和承担的 权利和义务既是相互对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二者通常是 的 [概念阐释] 自然人、法人与非法人组织 (1)自然人:是基于自然规律出生、生存的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称为该国的公民。 (2)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资格)和民事行为能力(做到的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3)非法人组织:是指不具有法人资格,但能够依法以自己的名义(个人)从事民事活动的组织。如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律师事务所等(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 [图示理解] 民事行为能力及其行为的有效性 (三)民法基本原则 1.必要性 现实 社会成员的私人利益之间以及私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可能形成各种 目的 民法规定一系列基本原则,旨在确保各成员 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调整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地位 民法基本原则是 从事民事活动和司法机关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 2.内容 平等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 一律平等 自愿 按照自己的 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公平 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诚信 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守法和 公序良俗 不得违反 ,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是对自愿原则的限制) 绿色 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即时评价·澄清微点] 一、判断题 (1)只有民法才能调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 ) (2)胎儿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的人。 ( ) (3)所有权关系的客体是行为。 ( ) (4)自愿原则就是当事人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民事法律关系。 ( ) (5)民法典把“公序良俗”确定为基本原则体现了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 ) 二、选择题 1.(2025年1月·陕青宁晋适应性测试)民法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