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回看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斯言诚哉! 那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 那是一个文化启蒙,文明奠基的时代; 那是一个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的时代。 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诸侯争战,杀伐不断, 民不聊生...... 1 课堂导入 有神情枯淡、不疾不徐地编织着草鞋,但内心却渴望鲲鹏展翅于九万里高空的庄周; 有一路风尘、坐在马车上弦歌不绝,当看到弟子在用音乐教化百姓然后莞尔一笑的孔丘; 有腰间佩带短剑、眼神中闪着坚毅之光,面目一片黧黑的“独行侠”墨翟; 有一群人如炬火般照亮了那个动乱而黑暗的时代: 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的孔子; 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孟子; 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的老子; 主张“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庄子; 主张“治民无常,唯法为治”的韩非子 有一群人如炬火般照亮了那个动乱而黑暗的时代: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学习目标 1. 了解作者以及作品《论语》等相关文学常识; 2. 积累本文重点的字词和文言句式; 3. 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和人格魅力以及古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规范。 孔子其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积极“入仕”。汉代以后,其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孔子 孔子 青年时期 孔子3岁丧父,家境贫寒。15岁立志于学。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30岁已开办私学。 孔子不被重用,带着弟子周游列国,“颠簸流离,游说列国,惶惶如丧家之犬,不可终日” 52岁 从政鲁国 孔子升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是他从政生涯最高峰。 35岁 齐国经历 54岁 周游列国 鲁国国君鲁昭公与季平子一战失败后逃走,逃往齐国,孔子跟随而去,但思想未被重用,又返回鲁国。 返回鲁国 卒葬泗上 孔子68岁返回鲁国,继续从事教育和编订《春秋》的工作,儿子孔鲤、弟子颜回、子路先后离他而去,患病不愈而卒,终年73岁 孔子思想 ①仁治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 亲爱亲人,然后博爱众人———对人的尊重与同情。 ②德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③礼治 子曰:“治国不以礼,犹无耜而耕也。”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不言,非礼勿动。” ④教育观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学思结合 均衡发展 四书: 六艺: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六种技能:礼、乐、射、御、书、数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诗》《书》《礼》《易》《 春秋》 五经: 文学常识 时代背景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这是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转型时期。虽说已是“礼崩乐坏”的局面,但周王室的精神统治力量还在,与战国时期“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局面不同,孔子也还只是忧心忡忡而已,尚有一种纡徐气象。他所追求的是“克己复礼”,所以在课文中他对几位弟子的理想就有了不同的评价。 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提倡礼乐和仁义。礼乐是孔子提出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仁”是这一思想体系的核心。所谓“仁”就是爱人,就是推己及人的同情心。它表现在政治上就是“为政以德”。 释 题 子路、 (由) (点) 51岁 公西华 31岁 18岁 (求) (赤) 侍 坐 39岁 在尊长近旁陪坐 曾皙、 冉有、 古代名与字 古时婴儿出生3个月后由父亲命名,成年后取字。男子20岁举行冠礼,女子15岁举笄礼。 ①近义:如周瑜,字公瑾 ②反义:如曾皙,皙是白点,点是黑点 ③补字:如胡适,字适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