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年级高考模拟测试 海经·大荒西经》载:“夏后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九歌》以下。”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这 大概是惟一的关于诗歌降自天庭的记载。屈原《离骚》云:“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 语文试卷 以自纵。”郝懿行疏云:“开即启也,汉人避讳所改。”可见这是指真实的历史人物启。对于屈赋 中所写启与《九辩》《九歌》之事,后代注家聚讼纷纭,总的趋势是神话色彩越来越淡薄,至朱 熹遂认定《九辩》实乃“舜禹之乐”,并非降自天庭。朱熹的解释不一定将合事实,但这却代表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古人的普遍看法,即不相信《山海经》的悠谬之说,而宁可相信一种符合理性的信史化说法。 注意事项: ④在中华文明史的初期产生的艺术品虽然也有以祭祀鬼神为用途的,但是最常见的还是与先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民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例如仰韶文化的大量彩陶器具上所绘的鱼鸟图案,无论是意味着图腾崇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 拜、生殖崇拜还是祈祷狩猎有获,都反映着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诉求。最早的古代歌谣也都是人 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间的产物,都是直接与先民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对于古代艺术的这种性质,先民们有着清醒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的认识。《吕氏春秋·仲夏纪》云:“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揉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日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5.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这里记录的是上古时代歌、乐、舞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演,它所再现的内容显然正是当时的生 产活动和社会生活。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⑤只要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历时性的考察,就可以清晰地看出人本精神越来越成为占压倒优 (一)现代文阅读I(共5小题,19分) 势的价值取向。例如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上的纹饰,从早期的神秘诡异的饕餮图案逐渐转变为后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的圆润柔和的几何纹饰;又如汉唐两代都很发达的墓葬壁画,前者常见伏羲、女娲蛇躯交尾之类 ①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基石的人类文明。中华民族是 的神话题材,后者却以宴饮、耕牧等人间生活为主要内容:又如诗歌中的神仙主题,从秦代博士 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创造力量的民族。西方人把崇拜的目光对着天庭,中华的先民却对自身 的力量充满了自信心。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其实都 所作《仙真人诗》到汉末曹操所作《精列》等游仙诗,神话色彩越变越淡,及至晋代郭璞的《游 是有关人间英雄和氏族首领的英雄事迹的文学表述。女娲等人的神格其实就是崇高伟大人格的升华, 仙诗》,竞被钟嵘评为“乃是坎壤咏怀,非列仙之趣也”。东汉王充高举反对“虚妄”而提倡“真 美”的理论旗帜,固然是针对甚嚣尘上的谶纬神学思想的行为,但何尝不是文学艺术中人本精神 他们与希腊神话中那些高居天庭俯视人间有时还任意惩罚人类的诸神是完全不同的。在经过后人加工 的中国上古神话中,神话的因素与历史的因素以传说的方式奇妙地结合起来了。神话人物主要不是作 愈益强化的一种反映。 为人类的异己力量出现,而是人类自身力量的凝聚和升华。神话人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人间,他们的 ⑥从整体而言,人本精神是中国文学艺术的最高准则。以诗歌为例,从先秦以来,人们强调 主要事迹是除害安民、发明创造,实际上就是人类早期生产活动的艺术夸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