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50047

重庆市第八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5月全真模拟考试(八)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5-05-2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78899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重庆市,考试,PDF,试卷,语文,全真
    重庆市第八中学高2025届5月全真模拟考武(八)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策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策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豫皮擦干净 后,再逃涂其他答策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山水画所表现的不是某一个历史瞬间的时问点,不是特定的某个历史场景,而是抽象的、一般的天人容 与的自然景貌。中国山水画的叙事性不强,而抒情性颇为突出。但中国山水画家所抒发的,不是那种血脉资张、 呼天抢地式的情撼,而常常是静谧消淡的自然至情。表现在山水画中,就是“永恒”的生命体验。可以说,永恒 是山水画的独特美学品格。这种永恒,是对不断消逝的流俗时间的对抗与超越。现实时间停滞了,审美时间却在 悄梢地绵延,令观者流连忘返。 然而,山水画中的“永恒”不是绝对的“无时间”,而是以审美时间置换了流俗的现实时间。审美时间渗透 到山水画的意境之中,表现为与宇宙的生气节奏同律合拍的“音乐感”。这种音乐感,一方而是静谧永恒,另一 方面是生机跃动,两者看似矛盾却在山水画中哭合无间,水乳交融为一片生气葱郁的时空至境。 画家以抽象写意的线条笔恐来表现自然景貌,从一开始就远离了对真山实水进行客观复喇的路径,从而将画 而空间从视网膜成像后的“逼真幻象”转向一种写意的、活泼的“灵的空间”。宗炳即是借助这种山水画游而观 之,澄涤襟怀,了悟大道。那如何游,如何观呢?宗炳《画山水序》谓:“身所盐桓,目所绸缪。”“身所盘 桓”即观者不是站在某个固定的地点看,而是随着山水绿色的自然延展移步进行打量:“目所绸缪”即观者要移 情山水,细作观腑品味。画家将自己亲身所至、亲跟所见的自然物貌收并一处,经一番对位置布局的“惨淡经 营”,最后编织成一幅和响共鸣的动感山水画。 (摘编自詹冬华《山水画空间的形式构成及其思想渊源》) 材料二: 山水画“可居”“可游”的前提是“可行”:“可行,意味着山水并不只是一种自然的景色,而是要有人 的路径,勾连着浅谷与深壑、矮丘与高峰,人行于其中,方得切身的体悟。”(渠做东)道路为人进入山水提供 了可能。 道路往往会从画幅的前端或偏左或偏右的画框之外,深入画面,渐细渐上,是将画面推进纵深的一条重要视 觉线索。山水画的可游、可居既指画面空间能够被想象为“可居”“可游”,也指观者以特定的方式“进入” 特定空闻,并且置身其中。我们以月光游移在山水画面之际,道路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知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