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阶段复习课 把握整体 链接高考 第八单元 责任与担当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2门世2有 3厚第八单元 责任与担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 第15课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谏太宗十思疏 一、名句积累 魏征名句积累 1.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名句翻译] 根据他们的才能来选拔他们,考察他们的能力来任用他们,发挥他们的长处,克服他们的短处。 2.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获兽,明年无兽。 [名句翻译] 使河流干涸而捕鱼,不是不能捕到鱼,但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不是不能捕获野兽,但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 3.纵横计不就,慷慨志犹存。 [名句翻译] 我曾经献计但不被他采纳,但我心中的壮志并没因此丧失。 4.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名句翻译] 君主英明的原因,是能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君主昏庸的原因,是只相信一方面的意见。 二、类文悦读 九嵕(zōnɡ)山之侧 我慢慢走上这座高耸的丘陵还是感到有些惊讶的,横亘在咸阳原上的一座座唐陵几乎都是依山而筑,帝陵周边也安息着一个个如雷贯耳的皇亲重臣,当然绝大多数随着岁月风烟的砥砺,都已化为尘埃消失在茫茫的田野中了。 然而,走在翠绿的山坡上感觉历史还是垂青杰出者,这条羊肠小道就是通向魏征陵的,可见这位被选进凌烟阁的丞相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了。只是这条小路太细了,沿途都被郁郁葱葱的酸枣树掩映起来,一颗颗玛瑙般的小红果在秋风里挑逗着人们的耐力。我想摘两颗扔到嘴里,却被荆棘锐刺扎破手指,一不留神裤腿又被挂住,稍一用力便是一道口子,似乎这座匍匐在九嵕山下的高岭因了酸枣树的蔓延而多了几分威严。 我知晓魏征的名字,还是唐太宗目送简朴的送葬队伍发出的那一段感叹:“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日翻阅《魏征传》,想不到丞相在朝上疏二百多道奏折,几乎全被唐太宗在金殿上采纳了,这绝对称得上是一个传奇。阻敌之策,粮草之疏,关禁之论,选人之要,贪腐之弊……只感觉这位耿直的老臣一心一意操持着大唐社稷,贞观之治确实应该写上他的名字。你看,长孙皇后嫁女,众臣力劝,圣上嫁女嫁妆应厚,只有魏征进言万不可开此恶例。我思忖皇后闻听此言,即使表面应允,心里也会埋下心结的。你个大丞相管天管地,还管到我皇家后院来了?想不到皇后居然赠以绸缎四十匹以示彰扬,如此胸怀,大唐天下怎能不海晏河清?小事尚且如此,大事便更是严谨,齐家治国平天下,于是在那天清阔朗的氛围里,贞观之治也就应运而生了。 我在一株孤高的酸枣树前停下了,叶是绿的,枝是铁的,一颗颗小红果在浓浓的草色里跳跃,在阳光下闪烁着媚人的光泽。你仔细看就会发现每颗红枣都有锐刺护卫,像一个个忠诚的卫士手持长矛防范着侵犯。想那唐太宗对魏征怎一个信字了得!入宫必见,凡奏必允,可见君臣之间似乎有了心有灵犀的默契。且魏征敢于在那朱红的宫墙里犯颜直谏,也不仅仅是胆魄使然,应是丞相自律自信、无私无畏呀。所以,魏征辞世前留遗嘱薄葬,唐太宗把他的墓穴指定在九嵕山旁,暗喻两人入土之后方便串门议政,甚至破例亲撰祭文刻于墓前,以彰表对魏征一生的追念。当那摇摇晃晃的送葬木车驶出长安城内的永兴坊,皇上又亲率众臣注目相送,让一介老臣享受了莫大的哀荣。以至当地百姓至今对魏征墓呼之为魏陵,体现了流淌在血脉里的忠信仁义,也是百姓对一个忠臣盖棺论定之誉。 远远就望见丘陵顶上立有一方高大的牌坊,这应该就是皇上御赐的石碑吧?待走近了,却发现龟背上不见一字痕迹。我问当地人为何是这般情形,交流过后竟爆出这方无字碑背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