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黄冈中学2025届高三5月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考试时间:2025年5月24日上午9:00-11:30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唐诗五律中有一类特殊的作品,仅第三联对仗,其他部分均是散句,宋人将其命名为“蜂腰格”。蜂腰格在五律初步定型后逐渐增多,在盛唐五律中属于有代表性的变格,中唐以后的作品中虽然也时有这种形式,但在艺术特征上不似盛唐时期突出。此类作品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对典型五律中二联对仗形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意义层次乃至艺术风格相对于典型五律的变化。 从休裁属性上看,盛唐的蜂腰格是五律的变格,而非齐梁体的孑遗或未成形的五律。盛唐蜂腰格的律诗属性比较稳定。一方面,大多数作品在声律上具有典型五律的习惯性特征;另一方面,蜂腰格在第三联往往有较为稳定的对仗,前两联的散句结构在第三联的位置得到“收束”,对仗上稳住了律诗的整齐性。而盛唐蜂腰格的变格性质又可以从诗歌史中察见。在齐梁陈隋时期,五言诗存在中间部分对仗的趋势,而前四句用散句的写法与此不同,仅偶有所见。初唐五称的蜂腰格数量稍有增加,但依旧有限。盛唐的五律中,蜂腰格的创作明显增多,并且五言诗的创作越丰富的诗人,其作品中的蜂腰格的数量越多。 从体式特征上看,盛唐蜂腰格最突出的是前半用散句,部分作品有特殊的声律形式。这样的特征与五古有重要关联。有的作品直接用汉魏诗歌的情景营造、情感抒发方式,或用汉乐府的复沓顶针、自问自答等作法,前半部分与五古风格基本一致。有的蜂腰格效仿五古中常见的主客体呈现法,在前四句中用“我”“汝”“尔”“君”等人称代词,具有强烈的主体性和率直的感染力。还有的蜂腰格借鉴了五古抒情的整体性和浓厚性,往往起法“陡峭”,有一种情感骤然而出的艺术冲击力。 与之相伴随的是声律的多样变化。例如,王维的《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窝》领联“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对句是“平平仄平平”,含有特殊句式。这样的单句或联式与表意的自然不拘有关,往往是诗人创作时“以意为主”的反映。 盛唐蜂腰格基于特殊的体式,在表意功能上有不同于典型五律的特征。 首先,蜂腰格相对于中二联对仗的五律有减缓意义节奏的特点。中二联对仗的五律往往只用首联铺垫,从对仗的领联开始就存在层次的跃动转接。但蜂腰格可以有更长的铺叙。举孟浩然的《闲园怀苏子》为例。此诗前四句是逐渐深入的铺垫,与典型五律的作法明显不同。(直观对照见表格) 孟浩然《闲园怀苏子》与同主题五律的作法对比表 孟浩然《闲园怀苏子》的意义结构 同主题五律的常见意义结构 林园虽少事,幽独自多违 向夕开帘坐,庭阴落影微 向夕开帘坐,庭阴落影微 鸟过烟树宿,萤傍水轩飞 鸟过烟树宿,萤傍水轩飞 林园虽少事,幽独自多违 感念同怀子,京华去不归 感念同怀子,京华去不归 孟浩然这首诗将铺叙减缓、延长,中间没有明显的承转之感,而是一联接一联推进。表右所拟的常见结构存在一种起承转合的章法,意义的跨度更大。孟诗减缓节奏的表达方式可以看作对五律表意结构的探索,同时又契合了诗作本身幽独的意境。盛唐的蜂腰格有不少具有孟诗所示的减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