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52875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35张ppt)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09-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3627426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年级,语文,统编,学年,2024-2025,ppt
  • cover
(课件网) 1.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观点。 2.推敲品味文章语句,理解本文语言通俗犀利,语句简短、句式多样的口头语体特色。 3.鉴赏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英雄形象。 学习目标 晓得( ) 卑劣( ) 无耻( ) 诬蔑( ) 屠杀( ) 捶击( ) 卑鄙( ) 蛮横( ) 挑( )拨离间 xiǎo de liè chǐ wū miè tú chuí bǐ hènɡ 读读写写 字词学习 tiǎo 多音字 间 ( )挑拨离间 ( )中间 jiàn jiān 横 ( )蛮横 ( )横竖 hènɡ hénɡ 意为“粗暴”和“不吉利的,意外的”时读hènɡ。 吓 ( )吓倒 ( )恐吓 xià hè 血 ( )一针见血 ( )流血 xiě xuè 词语集注 晓得:知道。 光明正大:指正式或公开地,理直气壮地。 诬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屠杀:大批残杀。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引起争端。使互相猜忌而不和睦。 晓得:带方言色彩,多用于文艺作品。 知道:口语和书面语都常用。 知悉:带庄重色彩,多用于公文。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等。曾创作组诗《七子之歌》表达自己深挚的爱国情感。 走近作者 演讲词常识 演讲词是指在重要场合或群众集会上针对某个具体问题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词具有宣传、鼓动和教育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产生共鸣。 演讲词类型 1.叙事型: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如《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 2.说理型: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深刻的论点、确凿充足且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3.抒情型: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抒发演讲者的爱憎喜悲等强烈感情,以“情”来激发听众的共鸣。如《最后一次讲演》。 文体知识 演讲词有以下特点: 第一,考虑听众对象,要有针对性。 第二,观点鲜明,态度明确。 第三,思路清晰,内容充实。 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演讲词格式: 1、顶格写称谓语: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敬语(如:尊敬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2、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如:大家好!您好!) 3、开场白:(可自我介绍也可直入主题) 4、正文 5、结尾即结束语(如:我的演讲完毕,感谢大家的倾听!)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了篡夺革命胜利的果实,发动内战。国民党为了镇压中国人民开展的爱国民主运动,疯狂发动了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著名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7月15日,在各界人士为李先生开追悼大会之际,特务分子在会上毫无顾忌,说笑取闹,肆意捣乱。面对此情此景,闻一多先生抑制不住满腔怒火,拍案而起,发表了这次激动人心的讲演。但就在讲演结束后的当晚,闻一多先生就遭到了特务的暗杀。 这篇演讲稿是闻一多先生的即兴演说,经后人整理成文,也算解释了为什么是“最后一次”。 历史背景 李公朴,江苏人。青少年时便关心国家大事,“五四”运动时,在上海发起组织爱国团,“五卅”运动时任上海学联工人科科长,1926年到广州参加北伐军。“四一二”政变后,愤然离开军队,“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到延安,抗日战争胜利后,他继续坚持战斗,积极从事民主和平运动。1946年1月重庆“校场口血案”中被特务殴打致伤。5月初到昆明,全国内战开始后,与闻一多积极发动“呼吁和平宣言”万人签名运动。7月11日晚,于回家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的特务杀害。 人物介绍 《建国大业》闻一多演讲片段 第一部分(1—3段):痛斥反动派、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