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有嘉肴》教学实录 南京市伯乐中学 李艳华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成诵课文。 2.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学习重点】1、2 【教学思路】“言”→ “文”,“文字”→“文本”。 【课堂实录】 学生课前5分钟演讲 演讲者:七(7)班季思雨 题目:《闲时的遐想》【俄国】克里别里 师生点评:先后由2位同学打分,总评91分。 课堂 一、预习检省 ———读读 写写 师:这个演讲给我们的启发是,工作着是幸福 出卷网的。没错儿,萧伯纳的幸福是工作,是创作。其实,学习着也是幸福的。你看,《论语》中的颜回学习起来快乐不? 生:快乐。 师生(齐诵):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师:同学们,学习了第十课《论语十二章》,我 出卷网们知道了———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可以想见,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影响是多么深远。四书外,你可能也知道另一部儒家经典——— 生:《礼记》。 师:正是。今天,让我们走进《礼记》中的《学记》,探寻其独特之美。 板书课题 虽有佳肴 (展示,本课学习目标) 生:读1.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熟读成诵课文。 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生:齐读课题一遍、两遍、三遍 师:有没有问题? 生:老师“嘉肴”的“嘉”字,不是“上好佳”的“佳”,应该是“王嘉婧”的“嘉”(众笑)。 师:呵呵,你看书很仔细。这是读书的好习惯。可以写一写吗? 生:一笔一划写“嘉肴”二字。 师:写得时候,请同学们特别注意“嘉”字,上 出卷网边“一横“长,下一横短;“嘉肴”两字都是上下结构,注意结构要匀称(师示范)。谁能试着讲讲课题“虽有嘉肴”的字面意思? 生:虽然有好的饭菜? 师:你是说“虽”的意思是“虽然”? 生:“即使”。 师:对。“即使”更契合文意。 生:合起来意思是“即使有美味的菜。” 师:之前同学们,都作了预习,请介绍一下作家作品。 生:读课文下注① 师:结合下注了解作家作品及 出卷网相关知识,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好方法,好习惯。有人说,读书的妙处在于“把厚书读薄”,同时也能“把薄书读厚”。哪位同学可以补充一下 生:《虽有佳肴》出自《学记》,《学记》出自《礼记》。 师:谢谢。你梳理了三者的关系,且准确清晰。 生: 我补充一下《学记》的介绍: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 生:据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 生:《学记》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师:好。你们预习充分,值得全体同学学习。那么,我们怎样“读懂”、“读厚”《虽有嘉肴》呢?这节课后,便可知晓。 展示:读的三个要求 读清楚 读得好听 读得有味 (6个同学范读文,每人一句话) 师:读清楚,就是要读准确,看看下面字音,你能都读对吗? 生:4位同学分别板书,错一,自强的“强”错为二声调。 师:这样,我们可以更好的读课文了。要“读得好听”。 生:朗读课文,注意节奏的美感。 师:注意停顿自然、适当 (此环节:结合课后练习“一”,意在让学生,在品读中体会古文的韵律之美) 生:(边读边做记号)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二、学习交流———比比 说说 记记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我们一起疏通一下文章的意思。 生:先逐句翻译课文。再梳理字词: 生:分组演示,明确: 1.通假字 《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2.古今异义 A 虽有至道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B 不知其旨也 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C 教然后知困 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