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求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探索用乘法口诀求商方法的过程,理解除法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简单的除法算式。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够运用乘法口诀准确、快速地求商。 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以及与乘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根据乘法口诀灵活解决不同情境下的除法问题。引导学生在多种求商方法中,体会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并熟练运用。 三、教学准备 制作数字卡片、口算卡片,卡片上包含乘法和除法的简单算式。 准备小棒、圆片等学具,用于学生自主探究时操作。 设计课堂练习纸,涵盖填空、计算、解决问题等多种题型。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游戏:“对口令”。老师说出乘法口诀的前半部分,如 “二四”,学生快速说出后半部分 “得八”。接着进行逆向游戏,老师说乘法算式的结果和其中一个因数,如 “8,2”,学生说出另一个因数 “4”,并说出所用的乘法口诀。 填空挑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后,指名回答,说说自己是用哪句口诀想出来的。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以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二)探索新知 提出问题:猴妈妈摘了 12 个桃,要分给小猴们,每只小猴分 3 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呢?引导学生思考:从题中知道了什么信息?问题是什么?怎样列算式?学生回答后,板书:12÷3。 小组合作探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计算 12÷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尝试解决,可以借助学具摆一摆、画一画,也可以通过计算来探究。 展示交流方法: 连减的方法:让学生分享用连减计算的过程,12 - 3 = 9,9 - 3 = 6,6 - 3 = 3,3 - 3 = 0,减了 4 次,所以 12÷3 = 4。 连加的方法:有学生可能会说 3 + 3 = 6,6 + 3 = 9,9 + 3 = 12,3 个 3 个地加,加了 4 次,得出 12÷3 = 4。 乘法口诀求商:引导学生思考,因为 3×( ) = 12,想乘法口诀 “三四十二”,所以( )里填 4,即 12÷3 = 4 。 对比优化:引导学生比较这几种方法,讨论哪种方法更简便。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交流中发现用乘法口诀求商既快速又准确。 设计意图: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感受多种求商方法,体会乘法口诀求商的优势,加深对除法运算的理解。 (三)知识巧记 总结知识巧记口诀:算除法,要求商,乘法口诀来帮忙。口诀得出被除数,乘法口诀前两数,一个除数一个商。 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口诀,多遍朗读后,让学生尝试自己背诵,同桌之间互相检查背诵情况。 设计意图:编成口诀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增强趣味性,提高学习效率。 (四)巩固练习 第一关:基础计算大挑战。 第二关:生活问题我解决。 有 12 棵黄瓜苗,要种在 4 个花盆里,平均每盆种几棵?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列出算式 12÷4,并用乘法口诀求出商,最后口答。 第三关:火眼金睛辨对错。判断下列题目: 计算 12÷4 =( )时,要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 ) 求 15 里面有几个 3,列式为 15÷5 = 3。( ) 被除数是 24,除数是 4,商是 6,计算时运用的乘法口诀是四六二十四。( )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集体订正,说明错误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多样化练习,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思维能力,闯关形式增加趣味性。 (五)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请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学会的求商方法,以及对乘法口诀求商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知道了在计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