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59070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2025学年八下历史教学设计(统编人教版)

日期:2025-09-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0次 大小:8858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八下,人教,统编,教学设计,历史,学年
  • cover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程标准】 了解新时代中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取得的成就。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本中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用的变化,理解课本所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改革开放政策等因素引发变迁的原因,能结合史料分析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2.通过对比课本案例,归纳社会生活变迁趋势。围绕课本问题开展讨论、模拟凭票购物场景,提升探究与历史分析能力。(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从课本呈现的生活巨变中,激发爱党爱国情怀。基于课本改革开放成果,坚定改革信念,树立报国志向。(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课本中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用的具体变化。 2.教学难点:理解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科技进步等推动变迁的核心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内容:播放 PPT 中 “年夜饭变迁” 视频片段。 教师提问:“视频中两代人年夜饭的差异反映了什么?除了饮食中国人民的生活还产生了哪些变迁呢? 提示引导:引导学生观察布票上的 “有效期至 1959 年”“优棉专用” 等细节,联想计划经济时期 “定量供应、物资匮乏” 的背景,对比现代购物小票的 “自由选购”,追问:“布票退出历史舞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密切相关?”(提示:1978 年改革开放开启市场经济转型) 过渡语:“布票的消失,是中国从‘计划’走向‘市场’的缩影。今天,我们将从衣、食、住、行、通信五个维度,解码这场跨越四十年的生活变革。每一个领域的变迁,都藏着国家发展的密码。” (二)新课讲授 1.日常生活的变化:从 “计划” 到 “自由” (1)衣:从 “蓝蚂蚁” 到个性表达 展示内容:中山装、列宁装、 “蓝灰绿” 服装、布票,和80 年代、21世纪服装变化图。 教师提问:“为什么改革开放前人们穿衣服颜色单一?右边图片中的服饰变化反映了哪些社会进步?” 提示引导:从 “布票限制 + 纺织业产能不足” 分析物质层面原因,补充 “集体主义价值观强调整齐划一” 的社会因素;对比右图 “喇叭裤(改革开放初期西方文化引入)”“汉服(传统文化复兴)”,引导学生联系 “对外开放→思想解放→文化自信” 的逻辑链,追问:“服装自由的背后,是哪些产业的支撑?”(提示:纺织工业市场化、电商平台促进服饰流通) 过渡语:“如果说衣服是外在的符号,饮食则是最实在的民生。从粮票时代的‘勒紧腰带’到如今的‘外卖自由’,中国人的餐桌革命如何上演?” 2. 食:从 “饱腹” 到 “品质” 展示内容:改革开放前全国通用粮票、农村一家的饭桌、凭票购粮的图片,改革开放后人们饮食变化图。 教师提问:“粮票上的‘叁市斤’对应每日热量缺口有多大?为什么现在能实现‘外卖自由’?” 提示引导:计算 “每月 20 市斤粮食≈每日 6 两,热量约 1200 千卡”(低于成人日均需求 2000 千卡),结合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年推广)→粮食增产”“杂交水稻亩产从 300 公斤到 1100 公斤”“美团 / 饿了么等平台技术支撑” 等多层因素分析,追问:“外卖骑手的工作与传统农业劳动者有何本质区别?”(提示:科技驱动的服务业崛起) 过渡语:“吃饱穿暖后,住得舒适成为新追求。从筒子楼的 “七户共用厨房” 到智能家居的 “一键控温”,住房变迁如何折射时代进步?” 3. 住:从 “拥挤” 到 “宜居” 展示内容:改革开放前农村土坯房,城市筒子楼;改革开放后绿化小区,别墅楼图片。 教师提问:“筒子楼的‘共享厨房’暴露了什么问题?现代住房居住环境变化体现在哪些细节。 提示引导:从 “空间拥挤导致隐私缺失 + 卫生隐患” 分析改革前居住困境,对比“小区绿化,现代化装饰” 等细节,人们居住环境需求的提高体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