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 综合微评(二)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城市森林花园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的第四代住房,被誉为“住房4.0”。 这种住房每家都有单独的庭院,外墙长满绿色植物,还有一处两层楼高的空中室外私 人小院及一块几十平方米的土地,可种树、种花、种菜、遛狗、养鸟……一处建筑就 相当于一片森林,使住在繁华城市中心的人们实现“回归大自然”的梦想。读“住房 4.0”景观图,完成1~2题。 1. 建设“住房4.0”可以( ) ①增加城镇绿地 ②促进城镇化深度发展 ③改善城镇居民居住环境 ④改善市内大气环境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 从大气循环和水循环的角度看,“住房4.0”可以( ) ①减轻城镇“热岛效应” ②增大城市风强度 ③增加城镇地下径流 ④增加城镇空气湿度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C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第1题,“住房4.0”通过墙体植被,可以增加城镇绿地,绿地的调节功能可以 改善城镇居民居住环境,改善市内大气环境,但由于增加的土地是在空中的建筑,不 占用陆地实体空间,因此不能促进城镇化深度发展。故选B。第2题,“住房4.0”增 加了绿地,可以减轻城镇“热岛效应”,增加城镇空气湿度,减小城市风强度。“住 房4.0”对城镇地下径流影响较小。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豫南处于大别山区的北部,地势南高北低,山中风景秀丽,林壑幽美,山外浅山 嶙嶙,稻田层层叠叠。豫南传统村落的空间布局与周边自然环境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 的关系。由于受自然地理条件和地域文化两大因素的影响,豫南形成了带状、环状、 团块状和串联状四类村落。据此完成3~4题。 3. 豫南形成四种不同村落空间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起伏较大 B. 文化层次多元 C. 分布格局复杂 D. 洪涝灾害频繁 4. 与团块状村落相比,豫南带状村落( ) A. 防御功能显著 B. 沿等高线排列分布 C. 公共空间形态单一 D. 建筑相互联系紧密 C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豫南地处大别山区,地形起伏多变,当地传统村落与平 原地区差异较大,村落主体沿着山水体势进行纵向或横向排列,产生多种不同的空间 形态;豫南地区兼具南北方文化,文化层次多元化会影响建筑物的风格,但是该地村 落的形态主要受地形、地势条件影响;聚落的分布格局与聚落的空间形态都是受自然 条件、传统文化因素影响的结果;该地地处山区,洪涝灾害较少发生。故选A。第4 题,团块状村落防御功能显著,建筑相互联系紧密;团块状村落一般分布在地形较为 开阔平坦的地区,而带状村落一般沿河谷或山谷分布,山谷的走向与等高线垂直;带 状村落整体形态沿着山水体势呈条带状分布,民居建筑的组合关系比较规整,公共空 间的形态比较单一,整个村落的向心性较弱,通常有宜人的自然居住环境,民居建筑 采光和通风条件较好。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三门峡陕州地坑院被称为“地平线下的村庄”,地坑院是一个相对封闭而又独立 的院落,有窑坡通道与地面相通,窑洞顶部地面上基本没有植被,作为打谷场。坑院 天井中间挖有渗井,四周砌有青砖瓦檐的拦马墙,窑顶还要在雨过天晴后碾压平整, 个别窑洞开有与地面相通的“马眼”。下图为地坑院平面示意图和景观图。据此完成 5~6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5. 推测个别窑洞上方通向地面的“马眼”作用是( ) A. 采光 B. 通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