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68247

第十五课《助人之美与乐》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9-19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7次 大小:221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十五,助人之美与乐,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四年级下册第十五课《助人之美与乐》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助人之美与乐 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 年级 四年级 单元 版本 四年级 册别 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教师用书》中本节教材编写说明】 本节课围绕“助人”主题,通过故事、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助人的意义,体会助人的快乐,掌握助人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利他行为和感恩意识,符合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学生情况分析:【阐述学生的学习基础(可结合《教师用书》单元说明相关内容进行描述)】 小学阶段学生认知水平发展迅速,可塑性强,利他行为呈上升趋势,利己行为呈下降趋势,是培养利他认知和亲社会行为的重要阶段。此阶段学生喜欢参与有趣、互动性强的活动,对故事和游戏充满兴趣,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能有效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采用故事引导、情景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践体验等教学方式,结合多媒体展示、卡片制作等手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和成长。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情景卡片、感恩贴纸、“助人能量手环”(彩色纸环)、多媒体课件、轻音乐。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认知目标:理解助人是一种美德,了解助人的意义和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助人的快乐,增强感恩他人帮助的情感。 行为目标:能在生活中主动运用恰当的方法帮助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活动中的表现,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 情感体验:观察学生情绪反应,了解学生是否体会到助人的快乐和感恩之情,可通过学生的自我表达和小组交流进行评价。 实践应用:课后观察学生在生活中是否有主动助人的行为,可通过家长反馈和学生记录进行评价。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重点:学会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掌握助人的恰当方法。 难点:深刻感受助人的愉悦感,真诚感恩他人对自己的帮助。 重点突破:通过 “小烦恼热线”等情景模拟和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助人的方法,并通过角色扮演进行练习和巩固。 难点突破:利用故事分享(如赵平、李士谦的故事)、正念冥想回忆被帮助的经历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验助人的快乐和被帮助的温暖,激发感恩之情。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热身活动:能量传递站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按摩操”,感受能量的传递。 学生们排成一列,后面的同学为前面的同学轻轻按摩肩膀、背部,教师播放轻松的音乐,同时引导学生:“在按摩的过程中,感受自己为他人付出的温暖,也享受他人为自己带来的舒适,这就是助人最初的快乐体验。” 2.按摩结束后,让学生分享感受,引导学生发现助人与被助都能带来愉悦。 通过轻松有趣的互动游戏,快速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身体接触和互动中初步感受助人与被助的快乐,自然导入本课主题。 二、阅读故事,感受助人之美 1.教师播放课件,讲述“心情话吧”中赵平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赵平做了哪些帮助他人的事情?同学们为什么喜欢她?”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2.讲述“心灵港湾”中李士谦的故事,提问:“李士谦帮助他人后得到了什么?这个故事让你对助人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3.结合故事,教师总结:“助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帮助别人不仅能让他人获得温暖,自己也会收获快乐和尊重。” 通过生动的故事,让学生从榜样身上直观感受助人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助人行为的向往,为后续活动奠定情感基础。 三、小烦恼热线,助人有方法 1.准备环节:教师展示“小烦恼信箱”,说明活动规则:“每个人在纸条上写下自己学习或生活中的一个小烦恼,然后将纸条折好投入信箱。”学生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