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73719

【大单元教学】反思单元《仰望星空的人》课时课件+素材

日期:2025-10-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1382432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单元,教学,反思,仰望星空的人,课时,课件
    (课件网) 仰望星空的人 反思单元 (大象版)五年级 下 01 学习目标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板书设计 06 作业布置 学习目标 01 科学观念:通过阅读,明确每一种科学学说都需要事实证据来支撑。 科学思维: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探究实践:通过制作证据灯笼串活动,学会将自己的观点和有效证据建立具体化的联系。 态度责任: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反思、调整自己的探究过程,学会分享和合作。 新知导入 02 02 探究新知 活动1:阅读 很早以前,古希腊人就发现我们脚下的大地是一个球体。 03 探究新知 活动1:阅读 我们在海岸边等待渔船归来时,会看到什么现象?是先看到桅杆,还是先看到整个船身? 03 探究新知 活动1:阅读 有一个问题,几千年来一直困扰着人类,那就是到底是太阳绕着地球转,还是地球绕着太阳转呢 03 探究新知 活动1:阅读 02 日月星辰每天都在天空中东升西落 探究新知 活动1:阅读 03 探究新知 活动1:阅读 日月星辰围绕着地球运动,这就是最早的地心说。 03 探究新知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科学家阿里斯塔克(约公元前310-约公元前230年)通过观察和计算,发现太阳比地球大得多,因此提出应该是较小的地球围绕着较大的太阳运动,认为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提出了最早的日心说。 活动1:阅读 03 探究新知 观察和计算是科学家搜集证据的重要手段。 活动1:阅读 03 探究新知 活动1:阅读 如果地球在运动,我们就会看到恒星的大小和位置在不断变化,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这种变化? 我猜那些恒星离我们太遥远了,所以我们看不到它们的位置变化。 03 探究新知 假说需要事实证据的支持。 活动1:阅读 03 探究新知 活动1:阅读 2世纪时,托勒密又将地心说的模型进一步发展完善,不仅和人们观测到的天文现象吻合,还能准确地预测天文现象,因此在此后的1000多年里,人们一直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03 探究新知 能够准确地进行预测是科学的重要标准之一。 活动1:阅读 03 探究新知 活动1:阅读 16世纪,天文学家哥白尼(1473-1543年)发现,如果把太阳放在宇宙的中心,解释天文现象将会更加简洁,因此再一次提倡日心说。 03 探究新知 活动1:阅读 1610年,伽利略(1564-1642年)通过自制的望远镜,发现木星和地球一样也有着自己的卫星,而金星和月球一样也有着圆缺变化。这些发现为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提供了证据,说明地球也可能是这些行星中的一员。 03 探究新知 活动1:阅读 1838年,天文学家贝塞尔(1784-1846年)才用量日仪首次观测到天鹅座61这颗恒星在一年中有极小的位置变化(大概相当于7千米外的一个物体移动了1厘米),从而最终证明了地球在围绕着太阳公转。 03 探究新知 先进的观测工具为获取新证据提供重要帮助。 活动1:阅读 03 探究新知 活动1:阅读 现在人们知道,太阳也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它只是银河系数千亿颗恒星中的普通一员;而在可观测的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也可能在1000亿个以上。 太阳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03 探究新知 科学学说的成立需要事实证据的支持。 活动1:阅读 03 探究新知 可见,在人类认识宇宙的历程中,人们通过强有力的证据建立起的学说,会随着新证据的出现而发展,甚至会被推翻、被取代。 活动1:阅读 03 探究新知 科学学说的发展变化是以事实证据为前提的。 活动1:阅读 03 探究新知 活动1:阅读 1.科学家们每次提出日心说或地心说的依据是什么? 2.他们是怎样获取这些证据的? 3.我们能够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03 探究新知 科学家 学说 发现证据 搜集证据 阿里斯塔克 公元前3世纪日心说 恒星离我们太遥远 猜想 托勒密 2世纪时地心说 观测到的天文现象 观测 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