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76096

第05讲《经典常谈》新考法(含答案)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18527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经典常谈,新考法,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最是经典能致远 常谈诗书气自华 第05讲《经典常谈》新考法 1.(阅读方法)我们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应采用什么样的阅读方法 ★考点:阅读方法 答: 2.阅读所给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一讲述的故事是: ;图二讲述的故事是: ★考点:信息提取 (2)(专题探究)图一中的人物和图二中的人物通过读书达成一定成就,他们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考点:内容理解与概括 答: (3)(多部名著勾连探究)磨难是成功的垫脚石。从图一及下面所给的名著中任选一人,结合具体事例分析他们的成功之路。★考点:人物分析 唐僧(《西游记》) 孙少安(《平凡的世界》) 答: 3.(多部名著勾连探究)读名著作品,能发现名著中的人物也在通过读书不断进步。请从以下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名著内容,简述其相关事迹。★考点:人物事迹 彭德怀(《红星照耀中国》)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司马迁(《经典常谈》) 答: 4.(综合性)《〈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中说:“战争是个复杂的程序,叙得头头是道,已经不易,叙得有声有色,更难。”请你用《曹刿论战》中叙述战争的内容,佐证这句话。★考点:语句理解 答: 5.(综合性)学习完《经典常谈》后,学校拟开展“走进经典”系列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考点:内容理解 (1)小唯刚学习了汉字的演变,请你帮他选出下面有关汉宇演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始皇用小篆统一了文字,为方便书写,不久便出现了隶书,秦时隶书和小篆相差很大。 B.汉末之际,秦隶从椭圆变为扁方,“敛笔”变为“挑笔”,这就是“汉隶”。 C.隶书方整,魏代去了“挑笔”,变为“正书”,到了晋代也称其为“楷书”。 D.魏晋时章草“挑笔”变“敛笔”,字字连书,以一行或一节为单位,称为“今草”。 (2)《经典常谈》一书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小唯在阅读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文学现象,请你协助他整理出来。 答: 现象二:断章取义 《经典常谈》中提到孔子根据他教授学生的需要,按照借用的办法,断章取义地来解释《诗经》的篇目。请根据已给示例,完成下表 原句 原义 教育意义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指治玉,好像切制,好像锉平,好像雕琢,好像磨光;将玉比人。 做学问要精益求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凡事都有个开始,但经常不了了之,没个结果。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 现象三:诗义演变 “诗义演变”的现象在诗词作品的流传过程中屡见不鲜,请你结合所学诗词,任举一例。 答: 6(中考新考法·专题探究)班级围绕《经典常谈》一书开展“古代文人探究活动”,请你根据下面的语段完善人物介绍。 他是浔阳柴桑人,做了几回小官,觉得做官不自由,终于回到田园,躬耕自活。他的躬耕免祸的哲学也许不是新的,可都是他从实际生活里体验得来的,与口头的玄理不同,所以亲切有味。诗也不妨说理,但须有理趣,他的诗能够作到这一步。他作诗也只求明白诚恳,不排不典;他的诗是散文化的。这违反了当时的趋势,所以《诗品》只将他放在中品里。但他后来却成了“千古隐逸诗人之宗”。 人物介绍朝代:东晋姓名:(1) 称号:千古隐逸诗人之宗诗歌特点及阅读感受(请结合上述语段及所学人物作品回答):(2) 。 7.(中考新考法·关注阅读方法)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小语推荐大家采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请你协助他填写下面的表格。 方法提要 阅读任务 此阅读法目的性较强,每次阅读只关注某一方面的内容,可以是需要阅读的内容,也可以是感兴趣的内容。 (1)小文对历史十分感兴趣,他可以选择《经典常谈》中的哪些篇目?请你向他推荐并阐述推荐理由。(2)小语想要探究书中屈原的爱国情感,他应该选择下面哪一篇目进行阅读( )A.《说文解字》第一B.四书第七C.《周易》第二D.辞赋第十一 8.(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