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76101

第01讲《经典常谈》阅读计划 导学案

日期:2025-09-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9次 大小:12169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经典常谈,阅读,计划,导学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最是经典能致远 常谈诗书气自华 写在前边 传统典籍浩如烟海、灿若繁星,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见证。在中华五千年历史文脉中,那一部部启思增智的“大书”,联通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精神脉络,让我们明白了“何以中国”“何为家国”。而那些典籍中蕴藏的先贤智慧、思想结晶,也是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的立体呈现,它教会我们,在遇到困惑与疑问时,如何拨开迷雾找到答案,让我们“知道生命缘起何处,知道脚步迈向何方”。迈步新征程,触摸中华文化,汲取中华智慧,我们的文化自信必将更加饱满。 第01讲《经典常谈》阅读计划 朱自清与《经典常谈》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朱自清先生原名朱自华,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收人中学语文教材,是现代散文的楷模。不过朱自清先生从不以散文家自居,他在西南联大开课,讲的不是“散文写作”“散文欣赏”,而是“宋诗”和“文辞研究”。 朱自清先生特别关注青少年的国文教育,倡导经典学习,不遗余力。他在西南联大任教时,在杨振声先生的鼓励下,成书出版了《经典常谈》。在书的序言里,他提出“经典训练”的概念,说是“读经”虽已废止,但并不代表同时废止“经典训练”。非但不能废止,“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这是很明达的议论。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 二、名家说《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先生的学术代表之作,影响深远吴小如(历史学家):先生一向在发扬、介绍、修正、推进我国传统文化上做功夫,虽说一点一滴、一瓶一体,却朴实无夸,极其切实。再加上一副冲淡夷旷的笔墨,往往能把顶笨重的事实或最繁复的理论,处理得异常轻盈生动,使人读了先生的文章,不惟忘倦,且可不费力地心领神会。 钱伯城(古文字学家):书中随处可见那一代学者共有的严谨的治学方法,并不时闪现真知灼见。他的文化观、历史观,不拘守一家之说,新旧兼容,通达平和,足以给后学者有益的启示。王瑶(文学史家、教育家):(此书)深人浅出,写得那样明白、轻松和新鲜,引人阅读,确是罕见的普及古代文献知识的读物。 汪曾祺(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渐归简淡,朴素无华,显出阅历、学问都已成熟。用口语化的语言写学术文章,并世似无第二人。 温儒敏(语文教育学家):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就是指导阅读传统文化经典的。他在序言里说,写此书是为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向导”,介绍古代主流的文化典籍,指点阅读门径,让年轻人面对浩如烟海的古籍不至于惘然无措。 三、《经典常谈》书名解读 “经”字的本义是指织机上的纵线,与“纬”相对。纵丝为经,横丝为纬。这一造字本义其中一个直接引申义是能体现常行的义理、准则、法制的著作,即所谓最重要的典籍“经典”,也叫做“经”。 这本书中所说“经典”,是用的“经”字经的广义理解,不是专指“经史子集”中的儒家经籍的“经”。它包括“小学”(《说文解字》),儒家经典,先秦诸子,几种史书,一些集部等,共十三篇。 “常谈”自然是谦辞,意思是挺普通常见的,这里可以理解为作者就像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用聊天的口吻和通俗易懂的文字,把艰深的学术内容轻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