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3078065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单元测试(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日期:2025-10-1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15005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第五,纲要,历史,中外,必修
  • cover
第五单元 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通车。股票投机者宣称:“铁路将消灭地域差异!”然而农民却抱怨:“粮食价格被商人垄断。”历史学者也指出:“铁路时刻表取代了日出而作。”这反映了铁路( ) A.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秩序 B.激化了城乡之间的矛盾 C.推动向工业社会的转型 D.推动了统一市场初步形成 2.以下是1871—1910年德国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的变化表,该表所述现象能说明德国( ) 年代 总数 农村人口(%) 城镇人口(%) 1871 41059,000 63.9 36.1 1880 45234,000 58.6 41.4 1890 49428,000 57.5 42.5 1900 56367,000 45.6 54.4 1910 64926,000 40.0 60.0 A.科技革命活跃了社会经济 B.农村产业结构出现了调整 C.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拉大 D.工业革命的进程明显加快 3.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贵族女性流行在庄园中开展慈善活动以接济穷人。据庄园账簿记载,在1868-1893年莱斯特兰奇家族的年均慈善支出5镑,在1910年诺斯韦克夫人支出达138镑3先令9便士。这一现象( ) A.反映了贵族间消费攀比问题严重 B.折射出技术革新加剧了社会分化 C.推动了公民道德水平的普遍提升 D.有效缓解了乡村地区的贫困问题 4.1800年,格拉斯哥安德森学院教授伯克贝克发起为熟练工匠开设科学和数学夜校课程的运动。以此为基础,格拉斯哥、伦敦等大城市也纷纷开办了工人讲习所。至1841年,英国各主要城市共建立200余所工人讲习所,参加活动总人数达2.5万余人。这一浪潮( ) A.促成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B.推动英国教育体系产生根本变革 C.满足了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 D.适应工业革命中生产发展的需求 5.19世纪后期,英国同自己的殖民地的贸易占英国外贸的比重显著增长:从1868-1872年的25%,上升到1878—1882年的34%。其中,制造业的变化尤为显著,纺织品在殖民地的销售比重从1870年的27%上升到1880年的37%;铁制品从22%上升到31%。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技术革命推动英国产业结构调整 B.殖民地国家的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C.英国借助资本输出进行海外扩张 D.后发工业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6.下图描绘了构成生产力形态骨架的5个维度及10个具体要素,由此形成了分析历次工业革命中生产力形态骨架的基础框架。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A.科学与技术的结合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开展 B.生产方式变革的条件渐趋成熟 C.多要素协同推动生产力形态的演进与发展 D.工业革命开展方式具有多样性 7.如表为美、英、德、法四国不同时期的工业产值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情况(%),其中丙代表的是( ) 国家 1881—1885年 1896—1900年 1913年 甲 13.9 16.6 15.7 乙 19.5 14.0 26.6 丙 28.6 30.1 35.8 丁 8.6 7.1 6.4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8.随着工业化的加深,大量外来廉价农产品涌入,德国出现了严重的农业危机。于1893年创立的农民协会凭借出色的竞选动员能力和贵族特权地位,迅速在政治舞台上占据优势地位,推动政府施行了以提高关税为核心的一系列农业措施。这一系列举措( ) A.使德国的民主化取得显著成就 B.导致德国工业化速度比较缓慢 C.利于保障德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D.表明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兴起 9.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在发展生产力方面有着巨大进步作用;1867—1894年,《资本论》分为三卷出版,马克思在其中系统揭示了“剩余价值”理论。比较研究这两个论断,有助于理解( ) A.社会化大生产符合历史潮流 B.马克思后期对前期思想的修正 C.未来共产主义的理想国蓝图 D.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秘密所在 10.马克思在1871年4月17日给第一国际会员库格曼的信中说:“如果巴黎斗争只是在机会绝对有利的条件下才着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