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科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3093113
【大赛原创 请勿转载】苏教版科学五下2.6《蛋壳与薄壳结构》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课堂实录
日期:2025-09-2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课件
查看:48次
大小:3356933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张
课堂
,
导学案
,
教学设计
,
课件
,
蛋壳与薄壳结构
,
大赛
《蛋壳与薄壳结构》导学案 班级: 姓名: 【课前】 课前观察:观察并描述鸡蛋壳的特点。 结果 形状(打钩) 球型( ) 椭圆型( ) 椭球形( ) 外表(打钩) 光滑( ) 粗糙( ) 内部(描述) 坚固程度(打钩) 坚固( )易碎( ) 课前小实验:试试用手能把1 枚鸡蛋握碎吗? ①材料:1枚鸡蛋 ②注意事项:手掌和手指根部发力,用力要均匀,不能掐、磕。 ③实验结果:用手(能 不能)把1 枚鸡蛋握碎。(打钩) 寻找生活中的薄壳结构建筑物或物品,把他们的照片贴在下面,或者把它们的样子画在下面。 【课中】 一、研究蛋壳的精妙之处 结果 哪种情况的蛋壳不容易被戳破?(打钩) (实验时间:3分钟) 内部受力( ) 外部受力( ) 4枚鸡蛋能支撑多重的物体?(填本数) (实验时间:5分钟) 预测( )本 实测( )本 二、观察比较蛋壳和拱的外形 结果 测一测拱的承重能力(填个数) (实验时间:5分钟) 平桥 ( )个垫圈 拱桥 ( )个垫圈 实验结论:( )桥面的承重能力比( )的桥面承重能力强。 (填“拱桥”或“平桥”) 【课后】 4 枚鸡蛋能支撑多重的物体? 实验结果:预测( )本 实测( )本 【个人评价】 优点 待改进《蛋壳与薄壳结构》教学设计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课型 实验课 设计者 董芹芹 课题 蛋壳与薄壳结构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性与功能:观察并描述物体的薄厚、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外部特征。2.技术与工程创造了人造物:知道发明会用到一定的科学原理,很多发明可以在自然界找到原型。3.技术与工程改变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知道技术对提高生产效率或工作效率的影响。 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蛋壳与薄壳结构》一课通过生活化情境引导学生探索仿生学原理。教材以蛋壳承重实验为切入点,借助对比观察、模拟实验等方式,直观展现薄壳结构“弯曲面分散压力”的力学特性,巧妙衔接生物学特征与工程学应用。通过悉尼歌剧院、国家大剧院等建筑案例,建立科学概念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与工程思维。课程设计遵循“现象-原理-应用”的认知逻辑,既体现科学探究的实践性,又渗透“自然启发创新”的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学生理解仿生设计的核心思想,为其后续学习材料科学与工程设计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对“力”的概念尚处感性认识阶段,虽能通过生活经验(如鸡蛋易碎)感知材料特性,但难以理解“薄壳结构通过曲面分散压力”的抽象力学原理。其思维以具象为主,可能误将蛋壳强度归因于材质而非形状,需借助对比实验破除迷思。此外,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易忽视变量控制(如蛋壳弧度、厚度差异),导致结论偏差,需通过明确操作步骤、结构化记录单引导科学探究。教学中可融合生活实例和数字化资源(力学动画演示),将工程应用与科学原理可视化,激发学生通过类比推理建立仿生学思维,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如“小小建筑师”)等任务深化知识迁移,促进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的发展。 核心素养目标 1.尝试用握、戳、承重等方式破坏蛋壳,直观感受蛋壳的稳固。2.对比蛋壳和拱形,找出两者之间的关联。3.通过承重对比实验,知道拱桥的承重能力大于平桥。4.了解拱结构、薄壳结构在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教学重点 研究蛋壳和拱的承重能力。 教学难点 研究拱的承重能力。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谈话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可结合学科特点自行设置)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热新课 1.视频导入,由灯泡引出薄壳结构。2.回顾旧知,由问题“人们从鸟身上获得启示发明了飞机,从鱼身上获得启示发明了船,那薄壳结构是从哪里得来的启示?”引出蛋壳。 观看视频回顾旧知 感受薄壳结构的坚固,激发学习兴趣;回顾旧知,建立知识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教科版(2017秋)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声音》复习教案(2025-09-26)
太阳与白天 课件(27张PPT)(2025-09-26)
第二单元《地球家园》单元小结 课件(13张PPT)(2025-09-26)
不同的季节 课件(28张PPT)(2025-09-26)
夜晚的月亮 课件(30张PPT)(2025-09-26)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